“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之 传媒前沿系列讲座
多年以来,TA与你相约在每个周五下午,风雨无阻。TA星光璀璨夺目耀眼,TA走在前沿为你传经送宝,TA学贯中西且倡导自由对话。TA就是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办的“当代传媒前沿系列讲座”。
总时长超过两百小时的讲座,是什么让它久经不衰?是国际化的视角和专业广泛的主题!
国际传播
田冰:新时期的国际新闻报道
张展:西方媒体框架中的中国形象
关娟娟:讲好中国故事
菲利普·罗授:从阿拉伯战争到中国崛起
冯菲菲:Learning English的中国声音
周鑫:中国媒体为什么没有国际影响力
张勇:从他塑走向自塑——谈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潘登:中国国际传播的新战略与新实践——一种宏观视角的解读
王冠: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李若: 得媒体者得天下
林欐:中日关系面面观
纪实影像
段鸣镝:类型人物的设计
陈晓卿:从《舌尖上的中国》看商业纪录片的品牌建立
黄文 : 华赛获奖照片解读
库尔班江 :我从新疆来
秦博 :蹲守的力量
Steven :中国故事如何打动西方媒体
李侠 :纪录片创作中的国际视角、选题与叙事
传统媒体
Anya Schiffrin:GLOBAL MUCKRAKING
王晓磊:打破传统媒体的“全真教”困局
刘美佳:一场赌局背后的新闻选择
马洪涛:如何获得成功的采访
刘洋:环球时报:行走在刀尖上的舞者
蔡方华:纸媒转型的困境与出路——团结湖参考做 了什么
孟凡浩: 打破奥运冠军的面具——奥运报道
张勤:经济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骁骞 :我与巴西,我与中传
陈云轩: 从广院到央视 从北京到洛杉矶
刘美佳: 聂树斌案:迟来的正义
刘万永: 新媒体时代如何找到新闻的最后一块拼图
徐帆:做节目的思与行
社交媒体
邱邵良:新社会化学习
赵蕾:“TV+”时代,如何玩转电视?
高瑾:我们身处怎样的时代
叶铁桥:传播新时代的认知框架
郭亮:新媒体时代究竟怎么做爆品
刘芸畅:新娱乐营销
刘通: 移动时代的直播和视频新趋势
杜少中: 新媒体的公共传播
媒介融合
蔡方华:新媒体思维与传统媒体节操
段永朝: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王煜全:看得见的未来
张华平: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革命
宣明栋:数据素养与统计思维能力的构建
宣明栋:数据可视化
徐涛: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转型
白瑞雪,王晓波:自媒体时代是否还需要专业记者
李珉:总结虎嗅的经验教训,谈内容创业的“潜规则”
张勤: 数据新闻
宣明栋: 数据素养
李烨: 全媒记者——电视记者进行时
杜英:教学、服务与科研
李典: AI@IQiYi 爱奇艺的人工智能探索
周柳宁: 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化故事叙述
学术观察与反思
唐瑞鸿:神经学在消费者研究的应用
周宝林:我是这样跑入哈佛
彭凯平:幸福的科学
郑杰:《失控》与生命哲学
严军琦:网络传播:学术挑战与发展机遇
肖东坡:课本里没有的知识
段赛民:网络舆情特征与新动向
杨禹:打开中国复杂舆论场的三把钥匙
孙志刚: 大众传播到尽头了吗
周树华:传播过程与效果的理解
陈力丹: 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是指用很多,确定一个具有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使其具有一定的(普世的学术价值 )。
陈晓卿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原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纪录片项目部主任
展现情怀在一个“读图时代”,表达中的“情感”越来越重要,人们更容易为新闻所感动——尤其是带图像的。
真与假的边界趋于模糊,客观性在逐渐消失。观众们其实是在“所见强化所想”。
王冠 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首席出镜记者、常驻华盛顿,报道美国政治和中美关系、曾专访近百名全球首脑、政商领袖
源头独立分析见解,戏剧性
宣明栋 现任罗辑思维副总裁、原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策划部副主任
美感就是高效关中
把有意义的东西做的,把有意思的东西做的。我们需要让一些很专业的话题变成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一个报道。我们为什么要,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要做广泛传播的,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曹应旺
我认为“中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第一个是‘中’,即‘中庸’。我们口语说‘中用’。中用就是好,不中用就是不好。第二个意思就是‘中和’。第三个意思是‘时’。
当代传媒前沿系列讲座是主要面向新闻传播学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术分享活动,但是参加的同学却往往包含了各个年级,校内校外,甚至毕了业专门回来听讲座的校友们。他们又仅仅是“听”么?
现场实拍图是这样的:
不够过瘾?想来现场?
没有问题!有学术、有大咖、有交流的“当代传媒前沿系列讲座”每周五下午14:00将继续与你相约在新知楼报告厅。(偶有加场或改动,具体信息请见当周讲座推送预告)
(编辑:2019级广播电视学 刘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