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也指出,要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质量。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融入了新时代全面小康、城乡建设、美丽中国的宏图伟业,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师生志愿者集体合影
为构筑传播文化成果、彰显人文关怀的“文化盲道”,从 2017 年底开始,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歌华有线、东方嘉影推出“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公益项目,在对白与音响的间隙插入对画面的声音讲述,制作可复制、可传播的无障碍视听产品,满足视障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年来,项目团队制作完成 520 部无障碍电影,走进全国 31 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实现全国 2244 所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对国务院划定的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点对点覆盖,上线全国有线电视专区,覆盖超 2 亿户家庭。
“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上线全国有线电视
“光明影院”志愿者始终坚持用行动推动完善电影院无障碍设施建设,推动建立无障碍电影技术标准。2021 年 10 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批准《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为视障人士权益保障和无障碍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一决定保障了我国在人权保障中的行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温度与情怀,为我国无障碍影视制作与推广传播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光明影院”与北京市盲人学校联合开展“一月一影”放映活动
“光明影院”立足《马拉喀什条约》开展公益行动,助力视障群体开展线上、线下学习,联合北京、西藏等地盲人学校,开展“一月一影”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影片的独特育人作用,引导残障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些寓教于乐的视听文化作品,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每一位残障学生的心灵深处,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
2022年,“光明影院”项目走进北京冬残奥会志愿者驻地放映无障碍电影,推广为残障人士服务的观念,营造冬残奥会的文化氛围,让更多人关注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化共享、减小文化落差贡献力量。
“光明影院”项目不仅受到视障人士的好评,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肯定。项目团队荣获北京第七届“最美慈善义工榜样团体”荣誉称号,入选 2020 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 100”先进典型名单、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第 16 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案例”,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 21 项奖项。
“光明影院”项目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入选“第 16 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
信息无障碍创新成果案例
主流媒体聚焦报道“光明影院”
2023 年 3 月 16 日,《人民日报》第 20 版整版刊发文章《寻找光明 共享希望》,聚焦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项构建文化盲道、助推文化共享的公益事业,赢得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反响。此外,“光明影院”制作推出的两部声音作品分别获得“我们的声音上太空”活动特别优秀奖与一等奖,并搭载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升空,让来自中国的公益之声响彻太空。
项目团队还致力于推动完善视听产品无障碍设施,推动建立无障碍视听产品技术标准,努力打造无障碍影视新业态,让视障群体能够同等、同步观看视听产品,实现视障人士在文化权利上的平等、参与、共享,助力文化精准扶贫,为国家公益事业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无障碍信息传播研究院基于“光明影院”多年无障碍影视创作实践经验,依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逐步探索建设科学、规范的面向视障人群的影视技术标准,草拟了“面向视障者的数字电影音频描述制作打包与还原技术要求”,旨在为电影电视行业提供无障碍影视产品制作与传播的规范和准则。目前,该技术标准已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批准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