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学院“五育并举”表彰活动暨期末总结大会顺利举行
6月27日上午10点,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五育并举”表彰活动暨期末总结大会于中传礼堂隆重举行,电视学院全体在京师生参会。
▲“五育并举”表彰活动暨期末总结大会
本次大会是电视学院为进一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而举行的一次大会,是激励更多学生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一次表彰会,也是电视学院贯彻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目标的一次总结会。
在本次大会上,电视学院首次发布“五育并举”系列徽章,作为“立德树人”理念的可视化表达。徽章整体采用淡绿色调,寓意成长与希望,圆形边框象征教育的全面发展与圆满实现。
▲“五育并举”系列徽章
五枚徽章分别承载着育人理念的具体内涵:“立德修身”徽章中,华表与鸽子寓意品德高尚与社会和谐;“博学明智”徽章以书本为喻,鼓励终身学习、开阔智慧;“强身健体”徽章通过跃动的篮球图案,传递锻炼体魄、磨砺意志的力量;“尚美育心”徽章以盛开的花朵唤起人们对美的感知与心灵的滋养;“勤劳竞先”徽章则以幼苗和铲子象征踏实劳动与奋勇争先。五枚徽章,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一种激励与指引,鼓舞同学们在五育道路上全面发展、不断追求卓越。
▲直击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共表彰278位同学,通过“立德修身、博学明智、强身健体、尚美育心、勤劳竞先”五大类表彰,激励更多学生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立德修身,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在本学年电视学院共有71名学生获得“立德修身”表彰,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并在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支部建设、班级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老师宣读“立德修身”表彰决议,王静老师、赵希婧老师、刘雯老师、戎融老师为“立德修身”学生代表颁发德育徽章。
▲为“立德修身”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赵丽彤作为“立德修身”奖项学生代表发表获奖感言。她分享了自己从家乡阿尔山到传媒大学的成长历程,展现出一名新时代青年对国家发展、时代使命与传媒责任的深刻思考。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为精神坐标,把个人理想与专业追求紧密结合,在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威风锣鼓队、基层调研等实践中不断淬炼本领、坚定初心,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姿态回应时代召唤,诠释了“立德修身”的深刻内涵。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赵丽彤分享心得
智育是思维之光的点亮、是创新之翼的舒展。本学年共有62名学生获得“博学明智”表彰,他们在学业成绩、学科竞赛、学术研究、实践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何苏六老师宣读“博学明智”表彰决议,吴辉老师、祝虹老师、杨凤娇老师、白晓晴老师为“博学明智”学生代表颁发智育徽章。
▲为“博学明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2023级广播电视学博士生成亚生作为“博学明智”获奖学生代表分享学习心得。他以“知—行—事”为主题,围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践万千行”三个关键词,分享自己在纪录片研究领域的深耕与探索。几年来,他将学术研究扎根中国大地,聚焦纪录片在记录时代与服务社会中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一名博士生“以文化人、以学报国”的理想信念,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2023级广播电视学博士研究生成亚生分享心得
体育,是践行“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本学年共有52名学生获得“强身健体”表彰,他们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更在其中培养了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吴敏苏老师宣读“强身健体”表彰决议,王闻俊老师、崔林老师、田维钢老师、孟群老师为“强身健体”学生代表颁发体育徽章。
▲为“强身健体”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2023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王嘉鸿作为“强身健体”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他从自己7年来在学院篮球队的经历出发,分享了体育带给他的三大收获:团队协作胜于个人英雄、坚持比天赋更重要、困境之中永不言弃。他用自身经历证明,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法,更是理解世界、锤炼精神、书写人生的另一种语言,激励每一位电视人勇敢逐梦、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2023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王嘉鸿分享心得
美育,对于塑造美好心灵、引领向上向善向美风尚具有重要作用。本学年共有53名学生获得“尚美育心”表彰,他们积极参与美育相关活动,在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人文情怀和创造力方面表现出色。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淑萍宣读“尚美育心”表彰决议,刘羽老师、李智老师、张龙老师、桂笑冬老师为“尚美育心”学生代表颁发美育徽章。
▲为“尚美育心”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张苗作为“尚美育心”代表分享心得。作为民乐团的团长,她深情讲述了电视学院民乐团从无到有、从校园走向更大舞台的成长故事。从最初夏日里萌芽的梦想,到一次次排练中的专注与坚持,再到演出背后凝聚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张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美育如何润泽心灵、激发创造力。她以“美育”作为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展现出青年传媒人以民族音乐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艺术创新表达的实践精神。
▲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张苗分享心得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本学年共有40位同学获得“勤劳竞先”表彰,他们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和劳动服务,在劳动中表现出勤奋、创新、奉献的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素琴老师宣读“勤劳竞先”表彰决议,曹航宇老师、霍逸凡老师、杨丽萍老师、李超鹏老师为“勤劳竞先”学生代表颁发劳育徽章。
▲为“勤劳竞先”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退伍大学生士兵张锐,作为“勤劳竞先”代表获奖心得。他讲述了自己在军旅与校园生活中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初心的成长轨迹。从奋战在防汛一线到投身“光明影院”公益项目,从奔波于转播一线到班级事务中事必躬亲,他用一次次行动践行新时代传媒学子的责任与理想,展现出劳动之美、奋斗之力、成长之光。
▲2024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张锐分享心得
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老师对这一年来电视学院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电视学院今年在科研项目与学术成果、教育教学与特色课程建设、实践创新与项目获奖、社会服务与公益项目及学生工作这五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充分展现了学院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坚实步伐。他强调,学院坚持“价值铸魂、实践赋能、勇于争先”的育人理念,通过推动学生深度参与项目实践、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传媒青年。
▲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老师发表讲话
电视学院副院长秦瑜明老师重点介绍了电视学院的科研和实践创新情况。他从数据出发,总结学院今年在科研立项、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实验室建设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指出未来学院将推进实践教学从“项目制”向“平台制”转型,让更多同学以更稳定的形态参与到实践项目当中。
▲电视学院副院长秦瑜明老师发表讲话
电视学院副院长叶明睿老师以“智能传媒教育转型下的教学革新”为主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院将通过对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调整,以适应时代变化和新媒体环境,培养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电视学院副院长叶明睿老师发表讲话
电视学院五级组织员付海钲老师以“五育并举、搭建平台、服务学生、引领成才”为题,重点介绍了学院特色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他总结了学院这一年来在学习、实践、生活等方面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表示学院会继续努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电视学院五级组织员付海钲老师发表讲话
大会最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发表总结讲话。她回顾了电视学院在“五育并举”方面的扎实实践与丰硕成果,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不仅是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重要体现,也是学院始终坚持的育人方向。电视学院教师团队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站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高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继续培养爱党爱国、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新闻传播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老师发表讲话
本次表彰大会既是对电视学院学子奋发有为的肯定,也是学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交出的答卷。
▲ “五育并举”表彰学生名单
未来,电视学院将继续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努力探索“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创新和育人方法创新,助力学生朝着品德美、科学美、健康美、自然美、勤劳美而奋斗,将“五育并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