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学院师生深度参与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
2024年10月11日至19日,由中国-欧盟电影节组委会、中国传媒大学和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暨第十届中欧青年电影节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成功举办,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CGTN、中国新闻网、凤凰秀、欧洲时报、今日中国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部分师生深度参与了此次活动,2023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研究生高涵作为本次电影节的志愿者,在见证“MeetChina”特别单元的落地后表示,“我直观感受到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在全面理解双方文化的前提下,用共通的视角展现中国魅力。”;来自2023级国际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吴卓然也表示,“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的观众,让他们也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接触我们所熟知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 本届电影节宣传海报
10月11日,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暨第十届中欧青年电影节在布鲁塞尔CinémaAventure影院盛大开幕,对中国和欧盟27个国家中征集优秀的青年和少年原创影像作品,进行评选、展示和颁奖,获奖作品分别在中国和欧洲进行展映和交流。
“MeetChina”特别单元,作为此次电影节的亮点之一,在布鲁塞尔与巴黎同时开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影像作品,向欧洲观众展示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现代都市风貌。其中,《生活在中国》记录了法国电视明星奥利弗在中国18年的生活工作体验,成为中法文化和友谊的桥梁。
▲ 本届电影节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成功举办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文化参赞高玮、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副院长伊莎贝尔・圣保罗、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以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翻译与口译系中文科主任赵铮一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语言、传播与翻译学院的几十名同学来到展映现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陈沫含、吴卓然、汪佳镕、来晨曦以及2023级广播电视专业的高涵,也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了本次展映活动。
▲ 高玮参赞(右一)龚毅主任和胡芳老师在展映现场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翻译与口译系中文科主任赵铮一等老师在五位志愿者工作结束后,与他们热情合影。赵铮一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1983级电编校友,他的出现让同学们倍受鼓舞。此外,同学们还参与了与比利时著名艺术史学家、画家以及博物馆策展人安东尼奥·纳尔多内等人的对话环节,就当代中国纪录影像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深入研讨。
▲五名志愿者与各位老师的合影
当地时间10月13日,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MeetChina”特别单元巴黎专场活动在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和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新闻与公共外交处王健公参、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钟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进行现场致辞。
钟诚在致辞中提到,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过去60年中法两国在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欧盟电影节作为中欧文化交流的纽带,为促进中国与欧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中法两国有着共同文化追求与价值观,借助影像可更好理解彼此、开拓合作可能,并由衷期待未来举办更多此类文化交流活动。
▲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钟诚发表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在代表联合主办方中国传媒大学的致辞中表示,“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培养优秀传媒人才,习近平主席专门回信祝贺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中国-欧盟电影节致力于发掘和支持中欧优秀原创影像作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发表致辞
在观摩影片《生活在中国》后,王健公参对影片内容高度认可,并发表讲话。他重申了今年“中法建交60周年”、明年“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表示非常高兴能在此时举办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并对主办的中国传媒大学和欧洲时报集团表示感谢,对参展、获奖片子及其制片人、主创等表示祝贺。同时,他也希望法国各界尤其是年轻人能到中国走走看看,了解开放、包容、古老又现代且正在发展变化、愿与各国和平相处的中国,表示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沟通和交流。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新闻与公共外交处王健公参致辞
在巴黎展映中,放映了《乘着火车看中国-开放之路》《ChinaTravel的数字奇遇》《生活在中国:奥利弗·格朗让》《咱们新疆好地方-天马行空-伊犁天马》《行走中国-大象迁徙》《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二季·蒙古马》等多部影视作品,涵盖了从自然美景到城市节奏的各个方面,为法国观众呈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法国弗莱尔媒体集团的制片主任雨果·托斯坦与纪录片导演卡里姆·胡法伊德就当代中国影像如何借助国际视角来传递文化故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来自法国国立凡尔赛大学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其中,现场活动气氛活跃。
▲法国国立凡尔赛大学的师生们和正在展映的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众多同学也积极投身于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中,承担了参展影片法语译制及后期合成工作。从语言到画面、音频,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为展映影片贡献了自己的专业力量的同时,保障影片的高质量呈现,为中欧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桥梁。
▲《咱们新疆好地方-天马行空-伊犁天马》在“MeetChina”特别单元参展
在“MeetChina”特别单元中展出的《咱们新疆好地方》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共同制作的多语种短视频。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多名同学运用小语种特长,结合视听作品国际传播专业知识和多语种译制的创作技巧,制作了包括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共11种语言版本的《咱们新疆好地方》系列短视频,将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带给全世界的观众。
▲2023级国际新闻硕士班同学参与《咱们新疆好地方》多语言译制工作
第六届中国-欧盟电影节暨第十届中欧青年电影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欧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创新的力量,也见证了中欧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被影片中的故事所打动,被银幕上的情感紧密相连;每一场放映、每一次讨论与交流,都加深了中欧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此次电影节的参与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锤炼了自己的国际传播本领,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交流的意义与价值。未来,电视学院的师生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把握当下的机遇,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实现与世界的有效连接与沟通。同时,他们也将努力发挥青年人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答好国际传播时代之题。
编辑:热法伊·热合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