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赴中传
2023年10月18日,一场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人民日报社对外合作交流部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联合承办的交流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
此次交流会邀请了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克曼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个国家的主流媒体负责人、资深编辑和高级记者。他们与中国传媒大学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全体同学、2022级与2023级国际传播白杨班代表同学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俄语专业代表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
参加活动人员大合影
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副主任徐波,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品牌推广处处长邱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柴剑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吴敏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素琴,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谢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新硕士班班主任刘雯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交流讲座活动现场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柴剑平在欢迎致辞中,向参会媒体记者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培养目标以及近年来的学科建设成果,重点介绍了参会的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和国际传播白杨班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培养目标。此外,他还对由人民日报发起的“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进行了介绍。柴剑平表示,2023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特别增加了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系列活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是视频作品奖学术委员会的牵头单位。
柴剑平副校长带来欢迎致辞
徐洪征老师协助翻译工作
随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吴敏苏以“新闻与传播——我的个人视角”为主题,向欧亚主流媒体考察团外方嘉宾介绍了国际新闻专业的历史、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国新专业的开设情况。吴敏苏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详细介绍了电视学院以英语实验班为代表特色的国际传播人才的具体培养路径、丰富多元的校内外学习实践项目、优秀学子在新闻传播以及电影纪录片拍摄等领域的佳绩,展现了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新闻教学领域的累累硕果。
吴敏苏老师讲述国际新闻与传播情况,赵重刚老师协助翻译工作
此外,吴敏苏教授还重点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团队的实践成果。电视学院积极响应“强教必先强师”的号召,致力于建设一流的教学实践团队,不仅编写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概论(第二版)》以及“中国新闻传播案例库”系列数字案例教学等经典教材,举办“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评选和颁奖活动,还在《光明影院》《行走中国》《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等多个实践创新项目取得卓越的传播效果。
吴敏苏教授介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实践成果
在现场的提问互动环节阶段,嘉宾们就“AI人工智能是否会排挤取代传统新闻记者”、“如何吸引当下年轻人的兴趣点回归传统媒体”、“中国传媒大学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不同领域知识并能通俗讲述出来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吴敏苏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刻领悟,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答。
吴敏苏教授与嘉宾间进行热情互动
会议结束后,参会嘉宾在中文讲解员吴卓然和俄语讲解员刘晓曈的带领下,在传媒博物馆进行参观。
嘉宾参观传媒博物馆
此次活动中,今日白俄罗斯出版集团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伊凡·西尼什金深切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媒大学的欣赏和喜爱。他表示自己在四年前就来到过中国传媒大学,当时在这里聆听了一周左右关于新媒体和国际新闻相关的课程。这次虽然来的时间很短,但是每一次的到来都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里的老师和学生的专业度,都让他相信中国传媒大学可以培养出真正的新闻人才。
参会嘉宾与随行志愿者一同前往传媒博物馆(注:左一为伊凡·西尼什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