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入选全国100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代表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29    浏览量:115

“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全国4.5万名优秀研究生荣获2021—2022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下100名研究生,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希望广大研究生以他们为榜样……”


2023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布2021—2022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电视学院2021级广播电视学硕士研究生曲伸从全国4.5万名优秀研究生中脱颖而出,入选100名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这也是我校学生首次入选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图片


在课程思政中汲取前进力量

“学院于我而言就是‘家长’一般的存在,它总能给我自信的底气和不断前行的动力”,今年是曲伸在电视学院学习成长的第六年,2017年9月他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入学,2021年9月他以连续三年综合测评排名第一的成绩推免至广播电视学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2022年他又以硕士排名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些在外人眼中看似“开挂”的学习经历,源于曲伸的坚持和不懈努力,在他看来更离不开学院教育教学培养体系的激励。

学院整体“爱拼、敢拼”的精神给予了曲伸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无论是平时的专业课程还是课后的实践锻炼,只要进了东配楼的门,你总能感觉到一种‘高速运转’的忙碌状态。”学院师生“多线并行”铆足了劲往前走的教育氛围,让曲伸觉得自己也应该往前冲,在自我学习和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寻求突破。

图片

回忆起六年来在电视学院的求学经历,曲伸提及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双一流”和“家国情怀”。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电视学院的老师经常激发起曲伸的思考:作为“双一流”高校和学科背景的学生,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后备军”,如何做才能承担起引领传媒未来发展的责任。此外,身处在电视学院的教育氛围中,曲伸深受“家国情怀”的耳濡目染,“我们的学习、我们的专业、我们的实践如何切合国家需求、符合人民需要”,这是他一直想要回应的问题。

图片

曲伸创作作品被主流媒体报道


从2017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到现在研究生阶段课程基本结束,曲伸从青葱懵懂的师弟到能独当一面的师哥,“双一流”和“家国情怀”既是电视学院教学培养体系中深入“血脉”的“文化基因”,也常常是他用来反思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两大命题。曲伸觉得,“‘双一流’带给了我专业自信和不断向前的使命责任,而在‘家国情怀’的思考框架下学习,会让我们觉得每一件小事都很有意义。”


在科研实践中回应时代命题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21年9月,曲伸成为电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新生,面对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转变,他深知自己的学业重心应该转向科研实践。研究生期间,曲伸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的科研实践,在学术科研中回应国家需要与时代命题。

图片

在一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经历中,曲伸总计参加了十项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从“新闻阅评”部校合作项目到“解码中华文化基因”融视频编创;从“每日一福”融媒体海报设计到“行走中国”融合视听作品创作;从学部官微新媒体写作实践到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编创……在学校、学院的各类科研实践项目中,曲伸往往躬身其中,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也在学术写作与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

曲伸觉得,在电视学院做科研实践是一件“痛苦”而幸福的事。痛苦在于,电视学院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自主创新。“我们做的每一个科研实践项目几乎都没有前人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创新,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幸福在于,虽然参与做的科研实践项目是平实的小事,但其正紧紧回应国家需要和时代命题。曲伸谈到,“这让我觉得在电视学院做科研实践是一件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体验,这种成就感也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幸福。”

面向国家需要,曲伸与众多电视学院师生参与的科研实践和时代命题紧密结合。“‘解码中华文化基因’项目中,我们通过专业实践,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行走中国’项目中,我们用完全创新的手段和方式尝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名研究生,曲伸在科研实践中通过一件件创作的“小事”实现与国家、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在视听创作中提升专业本领 

对于曲伸来说,视听创作一直是他专业学习的兴趣点,这种对视听的钻研与痴迷,让他在尝试中创作出很多具有思考价值的学生作品。在电视学院就读期间,曲伸主创的纪录片《加速人生》在国内外众多影像展获奖,作品入选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角展映,获得“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最佳长纪录片奖、“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大学生纪录片提名奖、IM两岸青年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奖等影像节展的纪实作品奖项。

图片

创作作品参加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


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曲伸尝试踏出“舒适圈”,探索融合视听作品的创作方式。自2021年9月就读研究生以来,曲伸参与了3个融合视听作品创作项目,并编创出10余条融合视听作品,均在主流媒体播出。曲伸认为,这种实践育人的教育模式切实地提高了他的专业本领,“你会发现,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研创与实践积累中,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创作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拓展与提升。”

视听创作是电视学院的代名词之一,也是以曲伸为代表的众多学院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执念。“我们因为对视听相同的热爱来到电视学院,在一次次观摩、学习和创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本领,未来也一定会通过与视听创作有关的手段和方式实现自己的传媒理想”,曲伸眼里有光地这样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曲伸的成长历程是众多电视学院学子专业学习的缩影。


在志愿服务中感悟奉献价值 

除了将视听创作作为学习和实践的目标以外,曲伸还将自己的专业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感悟奉献价值。研究生学习期间,曲伸积极参与“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公益项目,“北京国际电影节‘光明影院’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他参与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被收录至“光明影院”项目年鉴及报告文学集,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为“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公益项目留下宝贵的资料记载。

图片

曲伸参加“光明影院”活动(第四排左六)


在电视学院学习的六年来,曲伸的成长学院老师有目共睹。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程素琴认为,曲伸同学处事沉稳,以纪录片创作践行影像热爱,面向时代发展进行科研实践,学业规划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频共鸣。电视学院学工办副主任、辅导员王婧雯见证了曲伸在研究生阶段的成长,认为曲伸同学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是身边的一位典型的“六边形战士”。电视学院团委副书记戎融评价道:“曲伸同学在本科阶段就严格要求自己,在研究生阶段更加多元地锻炼自己,有了全方位的进步。”

(编辑:2020级广播电视学专业 吴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