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学院师生共创主题微党课新模式
为扎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6月8日上午,电视学院师生在演播室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示范微党课录制。
微党课由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主讲,深刻阐释了电视学院知行合一、实践赋能下的育人探索,电视学院专职组织员吴敏苏、媒体融合与传播系主任丰瑞、团委副书记戎融,以及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师生到场学习并参与录制。
发挥优势 产出丰硕成果
曾祥敏书记在讲述过程中说,作为新闻传播学一流学科建设主要单位之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注重发挥学院党委在视听传播和媒体融合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全媒体特色的“课程思政、作品思政、实践思政、项目思政、活动思政”一体化推进的“五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产出成果丰富。
2020年11月,为响应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记协的指导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出“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视频课程。
三年来,大讲堂以“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践行四力,与时代同行”“新时代 新征程:记者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共邀请55家主流媒体的106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录制了98课时的优质课程,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了对我国719所设有新闻传播学类院校的1392个教学点的全覆盖。
此外,电视学院党委也将记者的讲述稿、全国高校的教师反馈、学生感悟等内容汇聚起来,编写并出版了《笃行》《回响》等著作,与读者共享这门有实践力的中国金课。
集纳了讲述稿和学习感受的《笃行》《回响》
电视学院党委在2020年被北京市教工委评为“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2021年荣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中国传媒大学首次获得此项殊荣;2022年成功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成为教育部认证的党建“标杆院系”。
实践赋能 创新思政教育
曾祥敏书记提到,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办,用中国知识培养中国人才、用中国经验反哺中国教育。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理论—实践”的循环模式也在促进人才知识技能的不断丰富,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基于此,电视学院党委提出了“新闻教育实践观”,着力探索“有组织的实践”。
2021年,学院师生共同打造“红色文物青年说”“百年先锋”“信仰:我的入党故事”“红色云展厅”——“四个一百”融媒体项目,致敬党的百年华诞。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践创作中,是电视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创新思政教育的重要经验。对同学们来说,一系列实践项目不仅是锻炼专业能力的平台,更是获得情怀教育、公益教育、党性教育的最好机会。
实践赋能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打通了学界与业界、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隔阂,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电视学院师生共同完成的高水平实践作品可以直接在主流媒体平台发表、刊播、推送,服务社会和行业需求。
2022年10月,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中国日报制作播出的融视频英文节目《行走中国》正式上线。60集系列融视频以“青春行走,看见中国” 为主题,以“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为基调,通过虚实结合的现代视听技术展现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等,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添砖加瓦。在前不久第三届读懂中国•“新青年看中国”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颁奖活动中,电视学院师生的编创作品《行走中国之港珠澳大桥》斩获了“一等推优作品”。
2022年9月,由中国新闻网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系列融视频《十年百变》在中国新闻网客户端、微博、视频号、海外社交平台同步上线。《十年百变》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发展成就,展现国际重大议题中的中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此外,由电视学院师生团队共创的“解码中华文化基因”“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国文化”“每日一福”等系列融视频作品也同样获得业界、学界的肯定,形成了“有组织的科研、教学和实践”互动机制。
师生共创 探索党课新形式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电视学院努力把主题教育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在党建引领专业、党建与专业相融合、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深入探索。
本次微党课的录制是电视学院贯彻落实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的又一生动体现。从前期策划、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均由电视学院师生团队共同完成,助力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
(编辑:2020级广播电视学专业 吴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