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学院21级国新班和20级电编班获得新荣誉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22-12-26    浏览量:324

守正创新,奋勇争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2021级国新班全体师生秉持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在班主任胡芳老师、刘雯老师和辅导员王婧雯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探索出一套“国家意识为先、全球视野为重,利用多媒介平台开展多样化国际报道”的学习体系。

2021级国新班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2021级国新班共38名同学,82%本科专业为新闻传播类或外语类,50%掌握两门及以上外语。

课程学习方面,2021级国新班英语四六级通过率100%,六级优秀率97%;22名同学通过外语专八考试,占比近60%。此外,同学们坚持每日英语晨读,开展文献阅读打卡分享活动,并自发组成文献考试互助小组,最终全员通过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

21级国新班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以“三个务必”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团建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贯通,深入挖掘、汇聚实践中蕴含的宝贵教育资源,在实践中赓续奋进新征程。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期间,2021级国新班的刘佳琪、郭欣然等多名同学加入电视学院疫情防控先锋队,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负责运送和发放防疫物资、督促完成核酸检测、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在一线守护校园平安。

2021级国新班班长申皓文同学加入学校疫情防控宣传专班,协助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微信推送《齐心、精心、暖心,用心守护中传平安》、短视频《舌尖上的中传》等作品收到了热烈反响,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的作用。

为提升党员意识,深入学习党的最新思想。2021级国新班党支部积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充分提升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形成示范和辐射效应,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

如与中国记协国际部党支部开展“红色1+1”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交流分享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和与国际传播白杨班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校党委书记廖祥忠讲授专题党课,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定期与获得“周恩来班”荣誉的19级、20级国新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交流经验、展望未来。还有党支部创新性开展“双语微党课”,常态化学习大会和讲话精神;联合团支部组织成员走出校园,参观党史展览馆、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参访历史遗迹。

“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勉励和期许。

21级国新班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所有同学均为“志愿北京”注册志愿者。2022年北京冬奥期间,霍逸凡、牛恒佳、鲍佳艺3名同学担任了冬奥志愿者,其中霍逸凡同学获评“明星志愿者”称号。殷乐等多名同学参与了“光明影院”项目,将无障碍电影送到全国20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惠及300多万视障人士。

为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1级国新班同学参与了中宣部和中央媒体国际传播项目“解码中华文化基因”“行走中国”“十年百变”等,作品在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发表。



助力传统文化发展

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班级同学“云合作”完成了国新班人才库的更新完善工作;还有多名同学服务于新闻传播学部官微、电视学院海外传播账号、学术平台知著网、国际新闻研究所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文化建设、国际传播工作添砖加瓦。



完成国新班人才库的更新完善工作

2021级国新班以“中传国新班”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结合时事热点推出“我的冬奥故事”、国际传播主题系列推送;充分发挥小语种专业优势,线上联合创作《一起向未来》多语种版MV,在海内外平台传播。

今年9月初,班级全体同学赴吉林省参加国情教育实践,在实地参访和拍摄采访中提高党性修养,提升新闻素养,实践成果《与高铁“同行”的人》、Manufactures in northeast China widen robotic adoption amid pandemic等在新华社、CGTN等主流媒体发表。

同学们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积累国际传播经验,为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奠定基础。2021级国新班共有24名同学入选由中宣部和国家留基委组织的2022年优秀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赴海外实习项目,4名同学入选中宣部-外交部国传生实习项目,另有14名同学入选CGTN、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和企业实习。

2021级国新班多名同学在《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出版广角》等核心期刊和IAMCR、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中发表论文,一名同学参与翻译学术专著,多部摄影、短视频和新媒体作品在新华社、CGTN等主流媒体和学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平台发表。

在评奖评优中,2021级国新班获评校级优秀班集体,并获京东新闻奖学金优秀班级奖。曹瑞玲同学获国家奖学金,6人获评校三好学生,2人获评校优秀学生干部,另有1人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奖学金,2人获星光奖学金,3人获京东新闻奖学金个人奖。

  

踔厉奋发,志存高远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是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的鼓励与期许。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班级的同学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0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班级获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奖优秀班集体

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班级共有29位同学,分别来自全国12个地区的18个城市,东北、华北、中原、浙闽等地均有涉及。两年来,在班主任田维钢老师和辅导员李昉老师的带领下,他们矢志不渝,踔厉奋发;汇集众人智慧,铸成不败之师。

自20电编班成立以来,班级坚定跟党走、行正风,始终强调共同体意识,着力凝聚班级共识、强化班级力量,在四个“班”上下功夫。所谓四个“班”,即班主任、班长、班委、班级同学,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建设作用,上传下达、协力同心,积极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主动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关班会。



日常开展班会,交流心得体会

在思想引领方面,截止今年,全班共有3人被列入第一批发展对象,即将成为光荣的预备党员;4人被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严谨学习党史,弘扬红色风范。在他们的感召下,关心时政热点、努力追求进步,逐渐成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追求。

在学习方面,全班同学坚持“学习”“实践”两手抓、两不误,努力在课堂中增长学识,关注多元思维与跨学科思维的培养。截至目前,全班四级通过率100%,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同学们日复一日的坚持,更是“全班拧成一股绳”战略下的信心与底气。

在学院的各项国家重要实践项目中,全班同学也体现出极高的素质、极大的热情与极强的效率:为南大学术C刊榜单设计封面、参与2021年教育部高教司新闻报道集锦与融视频制作、投身《行走中国》《解码中华文化》《发现中国:Z世代眼中的乡村与城市》等各类实践创新项目中,努力用个人当下之所学助力传媒事业的发展。

20电编班在各领域中积极探索个人价值,着力体现合格电视人素养,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志愿服务。其中,陈冀扬、王雪莹两人作为学院代表,以媒体运行专业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转播服务领域。他们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协助部门经理完成重要性极高、保密程度极强、任务要求极大的各类工作,两人有幸获得场馆优秀志愿者、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志愿者、骨干志愿者等荣誉。



陈冀扬(左)王雪莹(右)在冬奥场馆的纪念合影

同时,王雪莹作为代表,接受了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采访,随后有幸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唯一宣讲员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一起向未来”全国高校宣讲团2022年北京冬奥会联合宣讲会上做了题为《“你们的身后是五星红旗”——2022有我们,且不只有我们》的报告,赢得广泛好评。

在服务国家重大活动之外,20电编班也深入体察身边每一份温暖,努力在学会爱、体会爱的同时付出爱:他们或加入社会公益组织,为社会公平正义尽己绵力;或用脚步丈量大地的精神,在湘西小镇记录中国故事;或走上小学讲台,努力成为“传帮带”的守护人;或来到抗疫一线,统计数据、站岗、引导、打水送饭,帮助属地分担工作;或是在社区及博物馆当社工及讲解员,实践、讲述中国故事;亦或是走出国门,在牛津大学OxCGRT项目中以工作人员身份录入中国区政策。

20电编班依托专业优势,大力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民生洞察力。其中,黄佳臻、叶欣平、刘珺菲筹备、策划并拍摄了纪录片《振兴伊始——金井的故事》,荣获由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颁布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的三类作品奖。该片突出展示了我国“脱贫攻坚”优良成果,表达了乡村振兴发展主题,记录了养育我们的土地,生动地谱写了中国故事的伟大一环。

此外,20电编班的杨昊凭借自身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专业素养,参与平遥国际电影展、重庆青年电影展、First青年电影展志愿者,并作为“学生推荐人”被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聘任,同时以策展人的身份策划了中国传媒大学FIRST获奖影片展映。

这就是20电编班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奖优秀班集体的故事,他们热爱新闻传媒事业,学会思考那些必须思考的,努力歌颂那些应该歌颂的;他们在这里追寻时代使命,探索个人价值;他们培育脚力、脑力、眼力、笔力,接续前人文脉,传承新闻理想;他们怀抱广博的爱,努力在中华大地上讲述真实的力量、善良的品格、温情的岁月。

(编辑:2020级广播电视学 吴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