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揭秘:“云”上走遍锦绣山河的幕后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22-10-29    浏览量:162

守正创新:构建国际传播新样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显著成果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如何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如何用海外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讲得精彩?《行走中国》融媒体系列作品应运而生。

2022年10月15日,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中国日报制作播出的融视频英文节目《行走中国》正式上线。60集系列融视频以“青春行走,看见中国” 为主题,以“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为基调,通过虚实结合的现代视听技术展现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等。

为了充分挖掘和表现不同地域的文化精粹,项目组对我国各地区进行了地域梳理,内容涵盖了“大国重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人文地理”“历史文物”“非遗记忆”六大主题,运用“地域”+“领域”的双线叙事串联起了整个系列,从而达到打造文化名片的效果。

《行走中国》精彩画面


融视频赋能:打造视听传播新形态

《行走中国》系列融视频最突出的亮点是在“赛博空间”中做到了“虚实结合”,既在空间尺度上打造了“穿梭”,也在时间尺度上制造了“穿越”。通过图片、动画、影像等媒介语言,借助粒子特效、MG动画、三维建模、数码手绘、与实拍摄制等媒介呈现手段,大跨度的场景调度为每集视频都奠定了鲜明的地域基调,观众也仿佛置身于各个空间中一睹精彩。

让人“眼花缭乱”的编辑界面

为了营造更加真实的“在场感”,《行走中国》摄影团队还使用了“全景智能光场”匹配技术。视频中还运用了多种技术达到历史与现实间的“穿梭感”。例如《沙漠变森林》介绍了60年来塞罕坝护林人一代代接力护林的动人故事,从建国初期的护林员饱经风霜严寒开辟林场,到如今运用高科技手段精准造林护林,制作团队对大量历史上真实的照片进行动态处理,运用黑白和彩色的对比感表现出“护林一甲子,传承三代人”的宝贵精神,也彰显了“塞罕坝精神”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Z世代”青年:助力国际传播新语态


《行走中国》采用了“Z世代”年轻人易于接受的视听风格和话语形态。在项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学院充分发挥了国际新闻传播的专业优势,凝聚“Z世代”的力量,让年轻的人讲述可亲可感的中国故事。《行走中国》的撰稿、翻译、拍摄、剪辑、后期制作为电视学院的师生实践创新团队,讲述人均为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实现了以年轻的语态讲述中国,以青春的视角看见中国。

优秀的电视学院学生讲述人

截至目前,《行走中国》已经有六期节目上线中国日报。接下来,《行走中国》将讲述更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跟随融视频,继续“行走”中国。

(编辑:2020级广播电视学 吴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