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深入践行“四力” ,讲好主题主线报道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19-06-20    浏览量:2093

      “不忘初心——主题主线报道优秀作品巡讲”活动作为第二期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骨干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培训的重要环节近日于中国传媒大学新知楼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让参培教师在观摩多部优秀新闻作品之余,与业界一线新闻人面对面,共同探讨如何创新主题主线报道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落实到新闻生产之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出席此次活动并致辞。他指出,主题主线报道应守正创新,牢牢把握“时、度、效”,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宣传的有效性。来自辽宁广播电视台、长沙市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五名记者、编辑分享了做好主题主线报道的体会。他们以案例为切入,强调了增强“四力”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新闻报道要以真实为生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唱响主旋律,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辽宁广播电视台广播作品《保持通话》 那其灼

      作为总局全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2018年第一季度推优作品之一,辽宁广播电视台的广播新闻专题《保持通话》以7分钟时长,讲述了一个生死时速的救助故事。

      去年1月,辽宁大连普兰店区120急救中心接到一个特殊电话,对方一开始说话断断续续,到后来思维混乱、口齿不清,调度员一直在坚持呼唤、询问……这通电话持续了46分钟,最终前方急救人员和民警一起,挽救了两条人命。这起突发事件前后历时一个小时左右,最终被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房磊、邸玉玲、那其灼采制成了一篇7分钟的广播专题节目,名为《保持通话》。


 △人民网辽宁分公司总经理 、辽宁频道负责人 那其灼 进行主题分享

一、脚力、眼力:发现好故事

      新时代的中国,大事多、好事多、喜事多。在那其灼看来,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去记录和报道这些大事、好事、喜事,同时作为地方新闻媒体,也要善于在这些小故事里挖掘出大情怀和正能量的好故事。

1.挖掘平凡人的闪光瞬间

      《保持通话》中的故事,就是一个从平凡人的小故事里挖掘出来的好故事。而对于一条好的新闻线索是否能成为一个好故事,需要有清晰的研判。首先在价值判断层面要找寻一个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好题材。这条线索能体现人间大爱,是一个弘扬正能量的题材。其次事件前后过程很紧张,也符合在操作层面要有扣人心弦的好情节、好内容。最后在呈现方式层面,要有好素材。80%的核心情节都发生在电话里,对于一篇广播新闻报道来说,电话录音就是好素材、好声音。

2.好故事是跑出来的

      记者在得到线索后当天立即出发,在接下来一天半的时间里,为了采访几位当事人,记者们在沈阳、普兰店和大连主城区来回奔波了5趟,最终拿到了近300分钟的采访录音,这也为讲好故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脑力、笔力:把好故事讲好

1.双线索叙事增强感染力

      好故事有了,如何讲好“好故事”?《保持通话》改变了以往倒金字塔式的叙事方式,用双线索的叙事结构来讲述。第一条是时间线索,从接线员蒋林平从接电话开始到挂电话为止,这条线的任务推动整体情节发展,告诉听众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第二条是人物的心理线索,在几个关键节点上,让人物跳出来,回述他们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而介绍背景、描摹细节、渲染气氛。同时,那其灼说:“在这种双线索叙事的结构中,一个要注意“细节”,另一个则是“悬念”。

2.细节和悬念打造声临其境的广播纪录片

      细节是新闻的血肉、细节营造情绪氛围。报道里着重强调的细节有很多,比如不停强调的时间点:晚8点25分电话接通、电话接通3分30秒、挂电话时显示通话时间46分钟等。除了细节,新闻中也格外注重“悬念”的设置,比如6年前类似的求救电话最终没能带来生的希望,那么这一次会带来生的希望吗?又比如“房东叫程娜”,这个信息有没有给救助带来帮助?这些充满细节和悬念的表达方式让听众有着“过山车”般的心理活动也使得这则广播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不必哗众取宠也能先声夺人

      广播电视主题主线报道很难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和吸引力,这说明记者发现好故事、讲好好故事的手艺还不够。如果掌握了讲好故事的技巧,就不必去跟随其他平台上很“刺激”的东西,这背后体现的是记者对挖掘好故事的执着以及练就自身本领的不懈努力。最后那其灼希望通过这部保留广播纪录片味道的《保持通话》向故事里的普通人致敬,认为他们值得被时代记录、被放大、被传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作品《爱国情 奋斗者》系列报道 徐平

      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化的时代,做好主题主线报道更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准则和定力。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如何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徐平通过《爱国情 奋斗者》系列节目分享她走访前线、深入实地得到的报道经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 、首席出镜记者 徐平 进行主题分享


一、解读新闻主题 挖掘新闻事实

充分了解新闻背景,突出重点提炼细节,客观呈现不要拔高

      身为新闻记者,既要做舆论监督的啄木鸟,也要做宣传国家伟大成就的喜鹊。在《新闻联播》推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的第一期节目中,镜头聚焦到被称为“大漠赤子”的石光银。老人家身体力行,咬紧牙关,说服村民们三战狼窝沙,使得荒漠变森林。记者在报道时没有直接报道伟大成就,而是通过美国卫星数据侧面呈现外媒的视角,借他人之口报道新闻事实,来侧面证明今天我们的这份绿色成绩单不是自吹自擂 。同时,不急于采访,通过多次交谈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套”出老人家的心里话,展现石光银老人“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梦想和决心。


二、对事实认知有判断 新闻传播才有定力

1.眼见为实,尊重大众标准之外的真实存在

      在大兴安岭中俄边境有一只叫做“奇乾中队”的森林部队,成立63年。两年前刚刚通电,去年才有通讯基站。如此艰苦的环境,却驻扎着43位消防士兵,即使转役有机会退出,他们也坚定地选择留下来。坚守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平平凡凡勤勤恳恳地辛劳工作。正是因为这样一群人保护着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保护着国家的战略安全和物种多样性,但他们却不被人所知。因此,主题主线报道不仅要在当下面临风云莫测的国际变换,遭遇前所未有的霸凌主义对我们的极限施压下坚守定力,更要将普通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工作状态,对国家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媒体宣传杜撰、表演出来的。讲好他们的故事,足以打动人,足以激发受众的同频共振。

2.提升格局,触摸普通大众之外的视野“盲区”

      记者应学会主动提升格局,深入到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中,去见识、挖掘更多社会的真实层面,去触摸普通大众生活之外的视野“盲区”,用新闻事实去刷新公众观念。当年的“铁人精神”能否在现今继续感召普通劳动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徐平一行在“五一致敬劳动者”的特殊日子里,再次走进大庆油田,去感受“铁人精神”是否还能触动人心。走访发现,第二代铁人王启民通过特殊的石油技术将大庆油田连续高产稳产27年,而美国采油的自然周期才7-12年,说明我国的石油技术已领先全世界。在采访中徐平还接触了另一个事实:面对国家对外石油的依赖高达70%,比建国初期还要高的困境,第三代铁人“李新民”带着国家使命成立了海外的1205钻井队,在最艰苦的地方找油,坚守当代中国石油人的使命,提升国家的战略安全,用事实去推翻普通公众对石油进口的错误认知。


三、新闻传播坚持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闻传播者自己不自信,对自我传播产生怀疑就会没有定力,传播的声音就会虚弱。作为专业的从业者,我们讲不好故事,能甩锅给谁?”徐平说道。借以英国教授对中国伟大崛起的言论:认识中国,不要看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如果惊叹于她的飞速发展,就要去看19世纪到1949年之间中国发生了什么?扑朔迷离的国际环境,更应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才能在对外传播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作为主流媒体新闻记者,如何在嘈杂的舆论场中影响更多人,需要坚定自信。不自信就会失去定力,世界就会被“二手的中国”所蒙蔽 。


四、多元化表达时代 讲好中国故事是学问

1.创新手段、融合传播、增强互动

      无论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和翻新,都是好看的皮囊,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当前受众对时政报道仍存在一些“落后认知”,身为新闻工作者需要改变语言方式来丰富报道的视角。在传播和媒介高度融合的当下,作为传播国家大政方针,报道社会民生百态的重要窗口,《新闻联播》的存在更具有重要性,认知时代、改变僵化、自信从容的应对才是主流记者需要做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来凝聚国人的向心力。

2.主题主线报道要更好发挥作用:认识中国、读懂中国、传播中国

      主题主线报道要有更加开放的格局,语言传播,光是要影响本国国民,更重要的是要影响国际公民,注重传播的对象感,坚守定力,才能让国人对本国的新闻传播更有信心。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都是主流媒体新闻记者的使命担当,这条路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大千世界有更广阔的空间需要当代新闻人去读懂、去传播。舆论监督保持定力的同时,学会用技巧做好主题主线报道,才能将更加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世界。


长沙广播电视台广播作品《“一个人”的篮球队》 谢晶晶

      新时期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长沙广播电视台谢晶晶通过新闻专题《“一个人”的篮球队》深入践行“四力”,向我们讲述从获取新闻线索到节目呈现,记者团队如何花费近一周的时间采访与制作,用温情的广播语言向听众讲述16岁少年叶沙因脑溢血不幸去世,他父母同意将他的器官移植给7个素不相识的病人,让7个人的生命得到延续的故事。

△长沙市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记者 谢晶晶 进行主题分享


一、坚定初心,讲好平凡人的故事

      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

      新闻采编人员要增强“四力”,首先要练脚力。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事情。作为一名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不断去发现,去挖掘身边人有意义的故事。其次,新闻采编人员要练眼力。眼力就是观察力、发现力,眼力的背后是判断力、辨别力,增强眼力是发现更多好素材、好新闻的必备条件。新闻专题《“一个人”的篮球队》的线索来源于记者在红十字会采访时得知的消息。2017年4月,16岁的长沙少年叶沙因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悲痛之余,叶沙的父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捐献出他的心、肺、肝、两个肾和一对眼角膜,让7位患者重获新生。酷爱篮球的叶沙生前有一个梦想是和职业篮球队打一场比赛,为了圆叶沙的篮球梦,其中5名受捐者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名叫“叶沙”的篮球队。


二、深入采访,发现背后的故事

      人物是采访报道的关键

      “一件充满悲伤的事情,因为这群善良的人,让这件事多了一份温情和感动,也让这件事变得更有意义。”

      采访前,创作团队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其中包括采访受捐者和捐助者家属时要注意的事项,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相关法规等。出于避免对家属产生二次伤害的考虑,创作团队选择通过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去了解叶沙父母的想法。果然,叶沙父母委婉拒绝了。

      被拒绝采访后,不想以“情”伤人的创作团队并未像往常一样继续争取采访机会,最终选择了通过器官捐献员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

      深入采访后,团队发现,在这个感人的故事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小心思。无论是采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器官捐献与获取组织器官协调员孟风雨,还是受捐者,他们的感恩、勇敢与坚定都深深地打动了创作团队。


三、精选角度,展现温情互动

1.除了故事本身,讲好故事尤为重要

      专题报道要吸引听众听下去,除了这个事件本身就很感人以外,还要求报道善于讲故事、讲好故事,富有感染力。练脚力、练眼力、练脑力,最终要通过笔力体现出来。有了好线索、成功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的素材,还要从采访素材中理清思路、选好角度,把故事写好。

2.只有让自己感动,才更有可能打动受众,精挑细选素材,真情实感讲述

      《“一个人”的篮球队》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是一群普通人传递爱的正能量故事。但通过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如何取舍?经过多方思考后,创作团队决定选择用最朴实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首先是倒叙的方式,其次是始终以温情的基调讲述,力求最真实地展现社会上普通人之间的“满足逝者心愿——感恩逝者、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式的温情互动。

      有人把器官捐献称为“生命的接力”,作为广播新闻专题,为了将这个爱的传递故事生动、鲜活地表达出来,进一步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凸显以声夺人,创作团队选用了大量的同期声和适当的垫乐,让听众去感知和联想,从而唤起他们对这群有血有肉的人的认可,以及对器官捐献的认同。

      对于节目的意义,一方面让听众认识了一群善良的人,另一方面通过这群人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一批人,也让大家更了解器官捐献。如果能让更多人加入签订器官捐献协议的队伍中,也许就是节目传播的意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作品《山西岢岚:脱贫攻坚打硬仗》 赵旭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舆论是各种声音的汇集。报道什么样的事实、怎样报道事实,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怎样发出声音?新时代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身处所谓的“后真相”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场域,记者何以立足,新闻何以“留痕”。赵旭通过走基层系列报道《山西岢岚:脱贫攻坚打硬仗》分享了几点启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山西记者站站长 赵旭 进行主题分享


、脱贫攻坚打硬仗

新闻报道要紧扣执政大业和治国理政大局

      《山西岢岚:脱贫攻坚打硬仗》这组报道准确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展现了山西省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报道记录的是山西岢岚县为彻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对100 多个村采取易地搬迁的过程。报道取名《脱贫攻坚打硬仗》,正是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到的“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作为中央媒体,记录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挖掘记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和鲜活人物,正是新时代下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报道脱贫攻坚也是一场硬仗

新闻舆论工作要勇于担当

      “勇于担当就是要去触碰那些重要但并不那么好做的选题。”赵旭坦言。这篇报道困难有三:第一,没有“卖点”。第二,付出大、成本高。第三,整村易地搬迁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当地政府在协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冲突。这些都相当考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新闻媒体去触摸这样的选题,就像脱贫攻坚战一样,同样是一场硬仗。


三、用啃硬骨头的精神来打硬仗

下大工夫练真本事创新思维

      《山西岢岚:脱贫攻坚打硬仗》系列报道,拍摄团队采取了前期跟拍加后期补拍,类似纪录片式的走基层拍摄方式。前期跟拍主要解决的是记录的客观性,拍摄团队足足花了将近一年,对岢岚县脱贫攻坚故事进行全过程记录。在拍摄中,报道团队采取的是纪录片式的跟拍方式,不干预,不引导,采用长镜头,早开机,晚关机,在重点段落采取多机位拍摄,力求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现场,记录人物最真实的一面。比如包村干部孙永平晚上给村民开会,但村民情绪激动的现场;孙永平向乡长提出搬迁难度大,和乡长产生正面冲突的现场等。

      面对当前多元、多样、多变的舆论环境,新闻舆论工作者应当把职责使命作为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坚持在多元中占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创作出感染人民、引领人民,心中有人民、笔下有真情,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作品《相约在零点37分》 晏琴

      如何打造主流媒体的“爆款”?没有捷径,只有笨功夫。今年春节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相约在零点37分》讲述了一对异地恋在铁路工作的情侣历经波折终于在除夕夜成功见面的故事,受到众多业内人士和各级领导的赞扬,被誉为今年“新春走基层”最感人的节目之一。在网络上,这个节目更是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被顶上各端热搜头条,仅新浪微博的阅读量就高达2.3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地方部制片人 晏琴 进行主题分享


一、认真比较优中选优,题材触碰观众内心

      “我们不缺选题,缺的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怎样才能沙里淘金,把好故事找出来呢?这正是考验团队眼力的时候。”晏琴说到。

       首先好眼力不是单纯地依靠新闻业务素养,更需要放下身段、保持耐心。其次要换位思考,要想感动观众,先得感动自己。同时还要沉得下心,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精益求精、优中选优。《相约在零点37分》这个选题,是从西安铁路局提供的44个选题中挑出来的。之所以选题打动人,有三点原因:一是90后,二是异地恋,三是除夕夜里的约会。这3点加起来,一定是一个能让人感兴趣的故事。果然,节目播出后,众多网友纷纷留言:“没想到看个《新闻联播》也能哭得稀里哗啦”。因此,好眼力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要有一颗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能感受世间冷暖的真心。


二、老老实实深入基层,获取采访对象真心

      走基层,首先考验的是脚力。

      跟采访对象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争取走进采访对象的心里至关重要。为了追求最真实的拍摄效果,记者拒绝了铁路部门领导协调两人工作、安排碰面时间等种种“热情安排”,而是完全不做干预、让一切回归生活的本真。记者也遵守列车乘务员的值乘规定,拍摄时不带手机,完全按照被拍摄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来跟拍,带着真情走基层。

      “什么样的记者是好记者?可能答案有很多。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地方部内有一个共识:要当好记者,要做好节目,就必须学会踏踏实实下笨功夫。电视有时候是很残酷的,你的功夫下够了,不一定能出彩;但如果下的功夫不够,一定不可能蒙混过关。”


三、善于思考学会提炼,抓住大众需求核心

      做节目,靠的是脑力。

      不能只是简单地记录,更要善于用脑、学会思考,学会把真正要表达的内涵融进节目里,在《相约在零点37分》这个节目里,有一段同期声非常关键,就是两个人都在说对方喜欢这个工作,说明他俩真的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编辑记者开动脑筋,选择了从小处着眼,踏踏实实讲好普通人的故事,没有高举高打、更没有唱任何高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观众却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感动和洗礼。只有多用脑、多思考,才能真正找准新闻报道的内核。


四、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作品真正抵达人心

      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电视生产的环节非常繁琐。从稿件撰写到画面剪辑、声音运用,都是笔力的具体体现。后期从标题、导语到解说词、同期声、现场声、配音、音乐、字幕,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修改,编辑也得下“笨”功夫。拿《相约在零点37分》来说,记者的粗编传回台里以后,后期编辑对着画面,重新结构整个片子、重新改写解说词,根据新的稿子重新编辑画面,并反复审看,哪儿不合适再重新调整。一天多的时间,稿子和画面修改了无数遍,光请记者重新补传素材就有9次,对片子进行反复打磨,这才有了播出时的模样。“不是因为它可能成为“爆款”,团队才用心去做。而是用心做了,它才有可能成为“爆款”。”

      只有舍得下笨功夫、努力践行“四力”,用心、用情、用力,才能真正发现好故事、讲出好故事,才能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



      通过以上五例季度推优获奖作品的分享,不难发现,这些优秀作品无疑都触及到了当今时代的痛点——群众真正关心的话题。同时作品内容极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这正是主题主线报道成功的二法宝。可见,选好故事只是第一步,只有讲好故事才能事半功倍,打动人心。



——编辑人:19国新王博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