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18-10-22    浏览量:14

  广播电视专业硕士


  全日制广播电视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双一流”重点专业,关注广播电视理论人才与实践人才双向培养。该专业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教学及研究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均具有良好、广泛的广播电视及融媒体理论基础与精专的实际业务能力。专业课程建设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扎根于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的学理根基之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教学为方法,并吸纳新媒体研究、媒介融合等前沿知识,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立场、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广播电视后备人才。

 

  广播电视学学术硕士


  广播电视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点,拥有强大的师资和教学科研实力,声誉卓著。本专业历史悠久,创设于1959年,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全日制本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1998年更名为广播电视新闻学,2012年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为广播电视学,多年来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近年来,广播电视学教学团队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实践成果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本专业传承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因应互联网视听传播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专业的视听传播技能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高层次研究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广播电视媒体、融媒体传播平台、网络视听媒体及其他新闻传媒机构从事新闻传播工作,也适合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国际新闻学(学术硕士)


  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国际新闻教育的高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和机制。国际新闻学硕士专业又被称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是中宣部和教育部为推进当前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2009年开始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三所院校设立的。十一年来,该班已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培养的品牌项目,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会资助赴我国主流媒体的驻外机构或国际组织实习,毕业生大多前往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工作。本专业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通过课程讲授、国情讲座、实践创作、海外研修和国情调研等多元形式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新闻报道能力和娴熟的外语交流能力。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硕士)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从20119月起招收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本专业凭借多年来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积累和优势,借鉴专业型硕士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国家意志,培养学生在新闻传播的一线坚定国家的立场。其次,通过聘请大批在传媒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介领袖及资深记者参与教育教学培养,为学生带来业内最新动态。第三,重视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全空间的实践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第四,依托双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与本学院其他专业资源共享,在新闻实践教育等方面实行联合培养。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全球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果之一,今年本专业将研究方向调整为三个,分别是:国际新闻实务、新媒体实务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