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大讲堂

2023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录制现场大合影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创设于2020年。2021年9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联合发文,建立“大讲堂”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大讲堂制度化、常态化。自此,“大讲堂”成为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指导,新闻传播学教指委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一堂供全国高校师生共同学习的、生动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大课,目前已在全国719所设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校开设。

“大讲堂”每年邀请中央和地方媒体优秀新闻工作者讲述一线采编工作心得体会,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将新闻一线最生动的实践融入教学一线,以第一视角传达新闻工作者一颗颗“真诚为民之心”,让专业课堂更加鲜活、更具张力、更有温度,真正打响了“最有实践力的中国金课”的招牌。它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举措,为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传播人才,塑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创了新的路径。

“2023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以“中国式现代化:记者的行与思”为主题,邀请到来自22家新闻媒体机构的32位记者录制了32课时的学习内容。现场录制工作已于2023年8月23日顺利结束,课程视频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中,拟于近期完成制作并推广至全国各高校。


2023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部分授课老师


2023年8月11日起,“人民网+”客户端(APP)http://www.people.cn/app/download.html和哔哩哔哩(B站)“人民网”官方账号https://space.bilibili.com/33775467/channel/collectiondetail?sid=1624864同步上线《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及“大讲堂短视频”。此举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传播效果,拓宽了课程的覆盖面,让全国范围内的新闻学子与记者更加便捷地学习这门“最有实践力的中国金课”。

此外,100条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短视频在B站平台每日更新,在编创剪辑、主题文案等方面更加贴近青年群体的观看习惯,这是“大讲堂”在视频社交平台的一次重要创新,体现年轻化的内容形式取向,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传播效果。


“人民网+APP设置专题页并首页置顶


B“人民网”官方账号上线《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专栏

 

如今,《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已上线“人民网+”客户端、B站“人民网”官方账号、学习强国专栏、中国记协官网等多个官方平台。让课程通过矩阵化的传播形式将优质内容投放至全网,高效便捷地传达给不同的用户群体,收获了广泛的好评与反馈。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现已上线多平台

 

B站网友热议“大讲堂”短视频(评论节选)


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自实施以来,面向全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生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成效。有力实现了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高校“共上一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课”,共同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2020-2022年的“大讲堂”分别以“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践行四力 与时代同行”“新时代 新征程:记者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共邀请55家主流媒体的106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录制了98课时的优质课程,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了对我国719所设有新闻传播学类院校的1392个教学点的全覆盖。

 

微信扫码观看《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


“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2020年)“大讲堂”邀请了14家主流媒体参与抗疫一线报道的42名新闻记者录制32集视频教学内容,生动讲述、立体展现中国新闻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新闻记者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日夜奋战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2020“大讲堂”启动仪式现场


“践行四力 与时代同行”(2021年):“大讲堂”邀请了来自18家媒体单位的32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走进演播室,录制了32集课程视频,分享践行“四力”的感悟与思考。他们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壮大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闻学子提供了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共同关注》报道2021年“大讲堂”启动仪式


“新时代 新征程:记者的使命与担当”(2022年):“大讲堂”邀请了来自23家媒体单位的32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录制了32集课程视频。2022年“大讲堂”主题突出时代特征,再次邀请一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走进演播室,讲述与时代同向同行、立足国情民情的新闻实践,分享关于新时代记者使命与担当的感悟思考,为新闻学子提供了全员、全时段、全空间的全国大课堂。


2022年“大讲堂”启动仪式开场片精彩瞬间


“大讲堂”之于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多重意义还在于探索“新文科”的具体建设范式,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拓展新闻传播教育的实践启迪模式,最终助力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大讲堂”课程内容精彩集锦


“大讲堂”各个环节的推进少不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们的辛勤工作。这堂实践大课的顺利开讲离不开大家细致的组织筹划与密切的协同配合。

时至今日,在这套流程下运转的“大讲堂”编辑制作工程正在逐步成为电视学院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之一。让同学们全程深度参与《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制作能够进一步将课堂所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学院实践赋能、知行合一的育人体系的具体实践,也是学院落实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举措。


在现场工作的电视学院师生团队


前期的联系与筹备工作是《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的基础与前提。郑石老师负责前期与嘉宾对接,他提到“与授课嘉宾提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对接,是摄制团队高效有序运行的基础保障,包括文稿、服装、录制时间等各种事项,都需要考虑周全、盯准细节、落实到位。”

现场录制过程需要明确的分工与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在摄制方面,负责现场总导演工作的丰瑞老师提到,“摄制团队需要提前熟悉稿件,分析并设计每一集的分镜脚本,录制时要按照脚本内容进行机位运动与景别变换。”负责现场调度与导播工作的桂笑冬老师认为,“导播工作是一份特别考验人的工作,往往需要你有‘三头六臂’,对录制的各环节都样样精通,需要十分熟悉讲述文稿与机位调度,聚精会神地关注录制现场出现的各种情况。”李昉老师负责现场大屏设计和场地联络,“录制本身也是一次师生共创的专业实践,师生团队在不断面对和解决技术与运营问题的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大讲堂”短视频指导教师陈欣钢老师在谈到“面向Z世代的传媒学子更好挖掘大讲堂的优质资源”时认为,“对于知识传播来说,大学生和青年人熟悉的网络传播环境非常注重两个因素——话题感和知识点。所以32课时的‘硬菜’呈现为100个知识点的‘甜品’,同样是满满的‘干货’。”

“大讲堂”的发布也是课程能否顺利上线并推出的关键一环,为此电视学院师生团队进行了精巧设计。负责后期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布工作的王闻俊老师说到,“发布工作难在巨细靡遗,确保万无一失,这个过程中我们创新使用了激光打标机来完成大讲堂数字出版物的个性化标识、多元化的网络发布平台确保到达率。”

日前,“2023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录制工作已圆满完成。一年一度的录制促进了各位老师与同学们的感情,各位熟悉的老师都彼此亲切地称呼为“战友”。“能够跟学院优秀的老师同学们在同一个团队工作,这让我在专业能力、经验和职业素养上都收获了宝贵的成长,也在历练中建立了革命友谊。”负责现场文稿工作的刘日亮老师谈到。


工作岗位上的电视学院师生们


截至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已邀请了50多家主流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录制讲授视频,实现对我国设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院校的全覆盖,助力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我们坚信,《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所创造的优质新闻资源与创新协作模式一定能给新闻学子与年轻记者带来不少的知识与启发。希望所有新闻传播后备人才都能做到“脚下有泥,眼中有光,心怀理想,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