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旭东,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传媒艺术学博士后,捷克查理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入选人员,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大使。主要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数字媒介文化、国际传播。
一、主要出版著作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视听传播:意义、话语与认同》,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独作;
2. 《学与用:海外实践与国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5年,副主编;
3. 《行与思:国情教育与国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年,副主编。
二、主要论文发表
1.《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24年11月,第三作者;
2.《结构、演进与特征: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20年研究图景的可视化分析》,《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4年第3期,第二作者;
3.《国家叙事与个体话语的弥合:优秀传统文化媒介化的实践逻辑和行动方法》,《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2期,第二作者;
4.《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基于文化类视听节目的示例与逻辑》,《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第二作者;
5.《用户思维的深度与高度:激活文化类视听内容传播的势能与效能》,《电视研究》,2023年第7期,第二作者;
6.《具身化、代入感、共情性:短视频推动中国形象建构的三重体验研究》,《当代电视》,2023年第6期,第二作者;
7.《视听中国:创新文化传播的话语再造与场景重构》,《电视研究》,2022年第12期,第二作者;
8.Unsilencing the Home Village: A Discursive-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in Chinese Short Videos. Zeszyty Prasoznawcze(Media Research Issues), 2022年第3期,第一作者;
9.《一种隐蔽的展演劳动——音乐流媒体平台中的自我展演与数字劳动》,《新闻记者》, 2021,年第12期,第一作者;
10.《打破次元壁:网络社群视域下红色文化生产传播的策略、实践与转向》,《东南传播》, 2021,年第10期,独作;
11.《信息疫情形成与扩散的要素组合研究——对涉疫假新闻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青年记者》,2021年第23期,第二作者;
12.《重塑文化主体性——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实践探寻》,《电视研究》, 2021年第6期,第二作者;
13.《新型主流媒体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关系》,《新闻战线》, 2021年第2期,第二作者;
14.《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构建视听传播新场景——基于2021春晚的分析》,《传媒》, 2021,年第8期,第二作者;
15.《社交视频:影像功能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当代传播》, 2020年第2期,第二作者;
16.《在场、组局、破圈——突发重大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移动社会化传播的破与立,《电视研究》, 2020年第9期,第一作者;
17.《脉络贯通技术融通心心相通——2018广电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概况》,《新闻战线》, 2019年第1期,第一作者;
18.《浅析我国移动社交媒体的对外传播策略》,《对外传播》, 2019年第9期,第一作者;
19.《时政新闻报道融合创新——基于2017年全国“两会”可视化产品的分析研究》,《编辑之友》, 2017年第7期,第二作者;
20.《突破边界重组要素——媒介融合进程中的内容创新》,《中国电视》, 2017年第12期,第二作者。
三、主要科研项目
1.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习近平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与首都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2024),课题负责人;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课题“国际传播学科育人体系的建设重点与升维路径研究”(2025),课题负责人;
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课题“深度融合语境下传统文化的视听传播实践与认同建构研究”(2024),课题负责人;
4.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人工智能与融合视听创作’课程设计与建设”(2024),课题负责人;
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新闻视听传播变革研究”(2018),课题组成员;
6.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英才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传播相协调问题研究”(2023),课题组成员;
7.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新时代晴朗网络文化建设背景下的摄影文艺评论实践”(2024),课题组成员;
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课题“媒介平台信息分发方式放大群体情绪的风险评估及干预研究”(2025),课题组成员;
9.中国传媒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高校基层党支部发挥作用路径”(2022),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