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威风锣鼓进盲校

时间:2024-06-03浏览:12


5月27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志愿者来到了北京市盲人学校,为盲校同学们带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表演。

 

  

晋南“威风锣鼓”是一种民间打击乐艺术形式,起源于尧舜时期,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强调“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此背景下,电视学院师生结合专业特点,以传播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团结昂扬的师生风貌为宗旨,组建起了威风锣鼓表演队。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光明影院”志愿服务项目一直致力于无障碍传播事业的发展。时值第74个国际儿童节,经过与北京市盲人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为视障孩子们上演一场气宇轩昂的“威风锣鼓”表演,让他们近距离体验非遗打击乐器的想法得以实现。活动当天,恰逢北京市盲人学校举行少先队入队仪式,志愿者们奏响气势恢宏的鼓乐,与同学们展开热烈交流,一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他们共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拿上乐器,在志愿者指导下敲击“威风锣鼓”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中国传统乐器的震撼力量。“光明影院”的志愿者表示:“希望这次演出,不仅让‘威风锣鼓’与盲校小朋友们产生共鸣,还能为他们种下一颗喜爱非遗的种子。”

 


“传承非遗文化,威风锣鼓进盲校”活动被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央视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中文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教育部官网也刊发《大学生将非遗文化“威风锣鼓”带进盲校》一文,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传承非遗文化、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担当。



时值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光明影院”志愿者还为盲校同学们专场放映了无障碍电影《守岛人》,电影讲述了时代楷模王继才与其妻子王仕花32年守护祖国边陲小岛“开山岛”的故事,同学们在放映结束后踊跃发言,对电影主人公多年来的执着坚守表示钦佩与感动。

“光明影院”项目团队自2017年项目以来,一直以构筑传播文化成果、彰显人文关怀的“文化盲道”为己任。团队师生志愿者已制作完成600余部无障碍电影,实现了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公益放映和推广。如今,“光明影院”项目团队将非遗送进盲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视障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团结昂扬的精神风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将继续为视障孩子铺就多样的文化盲道,为无障碍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