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担任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融合出版与文化传播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学术期刊《新闻传播学刊》责任编辑,还担任多家CSSCI期刊匿名评审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培养博士,获评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三报一刊”与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数篇资政报告获国家级、省部级批示。研究成果获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优秀学术专著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广播影视科技优秀论文奖、中国传媒科技优秀论文等奖励。
一、研究领域:
数字文化,智能传播,融合出版
二、主讲课程:
本科生:《网络传播学》《数字出版创意与策划》《新媒体视听创作》
硕士生:《融合出版》
三、出版专著:
1.《故事世界共创与影视IP价值开发》,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年,独著,获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优秀学术专著奖。
2.《跨媒介旅行:融合传播、创意联动与全域旅游》,华文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作者。
3.《百年文创力——文化创意产业案例集(第三辑)》,文联出版社,2021年,执行主编。
4.《解码中华文化基因》,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年,执行主编,获评国家民委评选“2021年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阶段性成果”。
5.《解码中华文化基因(民族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5年,主编。
四、课题项目:
1.主持2024年教育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项目“AIGC赋能传统文化传播创新: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实践教学案例研究”。
2.主持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融合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民族共同体表征研究”。
3.主持2022年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融合传播创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子课题“中华文明对外融合传播的平台建设与渠道拓展研究”。
4.主持2023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文化故事的数字文创设计与IP价值开发研究”。
5.主持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教育/政企/全民的数字阅读创新服务研究”子课题。
6.主持2019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项目“基于中国故事的文创设计与传播研究”。
7.参与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五、代表性论文:
1. 《互文性视域下图书短视频的文化中介机制》,现代出版(CSSCI),独立作者,2025年6月。
2. 《数字平台文化生产的拓扑结构与治理革新——基于文化拓扑学的视角》,南京社会科学(CSSCI),独立作者,2024年11月。
3. 《数字文旅空间的沉浸叙事研究》,山东大学学报(CSSCI),独立作者,2024年第4期。
4. 《数字文旅的空间生产与文化拓扑》,北京社会科学(CSSCI),独立作者,2024年第2期。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24年第5期全文转载,获《新华文摘》2024年第11期“篇目辑览”收录。
5. 《以人工智能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光明日报(理论版),第二作者,2024年11月22日第11版。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族共同体的表征体系与传播创新》,现代出版(CSSCI),第二作者,2024年6月。
7. 《人工智能背景下出版学学科知识体系建设探究》,出版发行研究(CSSCI),第二作者,2024年5月。
8. 《“智能+”数字出版发展图景与革新方向》,中国出版(CSSCI),独立作者,2024年2月,获评2024年中国传媒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
9. 《泛在的参与:旅游类短视频的文化生产及产业重构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独立作者,2023年12月。
10.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光明日报(理论版),第二作者,2023年12月3日第11版。
11. 《数字资本结构性变革下的数字出版运作模式与协同创新》,编辑之友(CSSCI),独立作者,2023年9月。
12. 《文旅直播与跨媒介地方的生成》,南京社会科学(CSSCI),第一作者,2022年9月。
13. 《空间与媒介维度下文旅IP的体验置景研究》,福建论坛(CSSCI),第一作者,2022年6月。
14. 《短视频平台中科幻电影的文化参与机制研究》,当代电影(CSSCI),独立作者,2021年1月。
15. 《微信平台中电子贺卡的春节文化符号传播研究》,现代出版(CSSCI),独立作者,2020年1月。
16. 《重塑与融合:新媒体艺术传播中的算法视域及文化生态》,现代传播(CSSCI),独立作者,2020年9月;获评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广播影视科技优秀论文三等奖。
17. 《故事世界建构中电影的跨媒介互文》,当代电影(CSSCI),独立作者,2020年9月。
18. 《网络视频平台中参与式文化的逻辑与运作》,当代电影(CSSCI),独立作者,2019年7月。
19. 《互联网文化生态的产业逻辑与平台运营研究——以腾讯互娱事业群为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CSSCI),第二作者,2017年01期;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年第3期。
20. 《场域共振:网络文学IP价值的跨界开发策略》,现代传播(CSSCI),第二作者,2016年8月;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6年第6期。
21. 《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开发的受众定位和价值演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第二作者,2017年01期。
22. Participatory Place Branding: Multilogue among Creators and Mediated Place Culture in Short Videos,2024年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
23. Short Video Mediators: Co-creating Place Branding and Culture,2024年广播电视教育学会年会(BEA)。
24. Generative AI in Video Production: Collaborative Model and Education,2024年美国国家通信协会第110届年会(NCA)。
六、教学与创作成果:
主持教学项目《AIGC赋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获评2024年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主讲课程《视听创作》获评2023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三)。主持《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第一季(120集)、第二季(20集)、第三季(32集)视频项目,任总导演,获评2024年中央网信办评选的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知识类一等奖等奖项。创作《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华文化》《习典明理》(第一季、第二季)《数字文化西安》等系列融媒作品,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比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