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暨新闻传播学科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我院师生获奖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19-12-08    浏览量:938

      11月23日,第七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暨新闻传播学科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在本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中,共有1位教师、2位业界人士与10位学子获奖。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17级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硕士董思成荣获第七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学子奖。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由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面向全国设立,是国内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教育奖,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成绩突出的学生(新闻学子奖)、在培育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新闻教育良师奖)、热心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闻业界人士(新闻教育良友奖)。

        自2013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七届,共有61名学子、14位教师、10位业界人士荣获这项荣誉。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已经在新闻学界和业界树立起了良好的公信力,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新媒体、新形式,讲好故事

△获奖学子——20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董思成

        从传播“好记者”与“好故事”,到终止流言与谣言,看班级党支书董思成如何带领团队同学,通过H5等新技术、新形式,完成新闻传播的网络化、年轻化,初探新媒体,与时俱进,年轻化网络化。
      作为“新”新闻人,董思成用全新的方式初探新媒体,用多样化传播样态定格中国故事的瞬间,也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变迁,为历史留下一份展现的底稿。
        他与团队通力合作,共同制作了包括《2015-2016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获奖作品新媒体展示手册》等9本新媒体展示手册,累计共制作2000余个H5,目前7本已出版发行。
        与多部门合作,团队还完成了多个系列H5的制作。借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平台,配合学校纪委,团队制作完成了近40个“廉洁知乎”系列H5,总阅读量突破20000,为在校教师提供了了解学校政策方针的新方式。
        谈到创造新兴媒介形式作品的制作过程,董思成坦言每一个成品的背后都是他与团队数月无数次打磨的成果。无论是创作“廉洁知乎”H5,将公文条款转化为新媒体语言时的难题,还是制作企鹅北极熊这款专为外国友人开发的表情包时,寻求差异化表达的困境,这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背后都带给了董思成极大的历练与成长。而这些在课余、周末牺牲休息时间完成的新媒体作品,如今都成为颇具新意的实践成果,让他在新闻传播年轻化、网络化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把握国情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范敬宜先生曾说:“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一平方公里,要经常了解九百六十万公里上的喜怒哀乐。”
        身为电视学院2017级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硕士,他走进“国情教育讲座”的课堂、走近国家各部委的副部级以上干部,聆听他们的国情分享并与之交流。他学会了站在更高的格局视野,体察新闻业界最新动态;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必修项目——国情教育实践中,他到“中国扶贫第一村”重走总书记的基层路线,在深入基层的实地新闻采编中了解民生、体会党的基层工作、感受国家的发展。2017级国新班同学在“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等地创作出五篇视频新闻报道及多篇文字新闻报道,活动成果还获得了中国记协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17级国新班同学赴福建参与国情教育调研
        2018年7月至8月,董思成赴法国、比利时两国进行学习交流,在巴黎高等记者学院探索交互式媒体的新实践;在法国24小时新闻台进行出镜报道的实战训练;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了解欧洲新媒体的发展。
        他说:“无论是国情教育实践、国情调研还是国情教育讲座,国新班的专业学习让他对内对外更加知己知彼,拥有了全新国际化视野去讲好中国故事。”
凝聚集体
引领价值,创新创优
        作为2017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党支部的党支书、班级负责人,董思成积极调动党员积极性,带领2017级国新班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他还先后组织2017级国新班同学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参观等多种党建活动。此外,2017级国新班同学们自主选题并拍摄的英语新闻栏目“新闻八通线”也颇受欢迎,其中《复兴号来啦,快上车!》等英语新闻在腾讯上的平均观看量在1000左右。

心系公益

奉献社会,志愿服务
        情系公益,董思成坚守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他将专业所学融入实践,服务社会。从参与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中国媒体优秀海外雇员短期访学”项目以来,他全程积极参与到文案策划、翻译陪同、参访交流、影像记录等各个环节之中,始终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外国友人的到来,以最好的状态向友人们展示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

        2019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从内容分论坛的筹备阶段开始全程参与,直到论坛最终的圆满举办,董思成骄傲地说:“我为能有机会助力网络媒体健康有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荣幸!”
        在巴基斯坦青年记者访学项目,他有幸作为志愿者,全程见证了巴基斯坦的四名青年记者对中国的喜爱,也促进了中巴之间的国际交流与互动。
        董思成还积极参与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团队创立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和21部公益文化系列短视频“北京公交文化地图”和“北京地铁文化地图”制作中,为学院公益项目建言献策,助力公益事业和文化发展建设。
        广泛志愿服务于各类大型会议及志愿活动,董思成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同时,实现了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他感受到公益带来的责任、情怀、使命,也感受到作为传媒人的担当与使命。

守初心,讲传承,担使命

        范敬宜先生是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新闻教育类奖项,能够获得“第七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学子奖”,董思成说:“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硕士班的一名学生,我很感谢学校、学院的栽培和提供给我们的学习平台及实践锻炼机会。其中最难忘的是各位老师的悉心栽培、指导。”他还记得导师高晓虹老师全程指导帮助他梳理申请框架;还记得胡芳老师悉心带领他一点一滴汇总完成几千字的申请材料;还记得曾祥敏老师为他手写的满满当当一页的推荐信......这些都为他获得学子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董思成认为:中国传媒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校园文化氛围的高校,其中很重要的表现是’传、帮、带’思想,传承优质理念、帮助师弟师妹解决当前困难、带动大家发挥自身所长和主观能动性。电视学院给他最重要的培养,一方面是专业上扎实基础知识的构建;另一方面,不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平时的行政工作,亦或是对外交流,这些电视学院给予他的宝贵机会,点点滴滴都塑造了现在的他。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青年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在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青年人需要向年长者学习,范敬宜先生曾所说:“如果有来生,还是做记者。”他的一生诠释着对新闻视野的热爱与坚守,让我们对那份作为记者的“最起码的责任心”致敬。如今,这份热爱与坚守需要新一代新闻人去传承。董思成的获奖感言中有这样一句——“青年人的声音由青年人发出,新媒体的时代,用新媒体来展现”。他认为“新媒体”是个相对概念,在每个时代、每个时间出现的新兴媒体都可以被称为当下的“新媒体”,所以新媒体注定是似流水般不断奔腾向前发展的。但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中,新“新闻人”更要坚持初心,用适宜这个时代的方式去表达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共同回顾
中传教师、学子获奖历史

2013
第一届范敬宜新闻学子奖
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201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杨俊峰
   2014
第二届范敬宜新闻学子奖
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许达
2015
第三届范敬宜新闻学子奖
中国传媒大学2014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研究生卢烨
   2016
第四届范敬宜新闻良师奖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高晓虹上台领奖(左三)
   第四届范敬宜新闻学子奖
中国传媒大学2014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孟哲(右四)
2017
第五届范敬宜新闻学子奖
中国传媒大学2011级编辑出版学、2015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谷琛
  2018
第六届范敬宜新闻学子奖

中国传媒大学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2018级广播电视学博士翁旭东

(编辑:2019级广播电视学 刘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