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丨顾洁:谁说学者不摇滚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18-12-25    浏览量:3547

个人简介

      顾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媒体研究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媒体编辑教研室主任,演播中心主任,中传—京东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新闻传播研究》(CSSCI来源集刊)责任编辑。

主讲课程:《融合新闻学》、《融合新闻报道与制作》、《Digital Journalism》(双语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数字新闻、政治传播

壹 学者

学术缘起:开掘兴趣拥抱变化

       说起学术研究,顾洁给自己的总结是“杂”。近年来,在互联网治理、媒介实践论、融合新闻、数字新闻等领域,顾洁都有所论著。如此广泛的涉猎,既与个人的兴趣转向息息相关,也和时代背景下媒介的变迁密不可分。

       2001年,顾洁来到北京广播学院攻读电视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时,还是电视如日中天的年代:“那个时候在所有的媒体里面,电视是最发达的。我本科学习的也是广播电视,那时全国只要是学习电视专业的学生,都把北广看作是很向往的一个圣地,殿堂一般的存在。”考研如愿来到广院后,顾洁求学、毕业、留校,成为了电视学院的一名老师。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间,电视的无两风光之下已有暗流涌动,媒介格局悄然改变:“上研究生期间我还是在研究电视,留校以后很快发现,新媒体的势头已经慢慢起来了。”彼时的顾洁刚走上讲台不久,自身探索新知的兴趣、继续深造的需要加之外界媒介环境的变化与留学机遇的降临,促使他迈出了跨界的第一步:远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新媒体研究博士学位。

科研之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博士阶段的学习也是学术生涯的开端。澳大利亚沿袭英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强调理论积淀、自由精神和质化方法是学术主流。如果把学者比作航行在茫茫海面上的水手,那么描绘地图、找准航向便是他们要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顾洁坦言,以质化方法入门科研的最艰难之处在于“学说甚繁而吾辈知之甚少”:“今天出现这样一个学说,你没听过,第二天又出现那样一个学者,你也没有听过,这是最痛苦的。”

都说万事开头难,要想在浩渺无边的学海中扬帆起航而不被巨浪吞噬淹没,唯有广泛涉猎、扩展知识面。只有先建立起对学科的整体认知,才能在之后的研究中找到具体而微的侧重点。

“虽然我们所学习的学科要交融,但是每一个具体学科,还是有相对独立的边界,你要知道这个领域的研究地图在哪里。看到了大的面之后,定位具体的点又是一个比较关键也比较难的阶段。解决这个问题既要研究者自身的阅读积累,也需要课程的系统学习和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在点面两个维度之间能顺利地游走跨越。”

古人云:“学无止境。”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学者的状态,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尽管博士期间的研究采用的是质化方法,但顾洁对量化研究也有着浓厚兴趣,回国工作之后,更是抽出业余时间自学统计方法等课程,成为了质化量化“两栖”学者。

从质化研究到量化研究的跨界,一方面是兴趣使然,一方面也是源于当下学科交融的现状对新闻传播学者学术能力的更高要求。“现在许多项目都是以科研团队的模式进行,需要与理工科的老师一起合作,这就要求双方必须有对话的基础。比如统计学、大数据,文科的学者也不能是零知识,否则合作是没法继续进行的。我们不必成为专家,但是入门的东西要懂,这样才能与理工背景的学者形成对话。”

谈及自学经验,顾洁总结道,思维是关键。“现在许多软件都可以帮助完成操作层面的东西,作为研究者来讲,重要的是有思维能力,知道原理,能提出问题。”

西行思悟:科研源于生活生活反哺科研

          时至今日,回忆起在澳大利亚五年的留学生活,顾洁觉得弥足珍贵的,除去研究能力的习得,还有生活态度的转变。

        “我在澳大利亚感触最深的是当地人的慢生活,或者说是深植在西方人人生观中的慢节奏与多元化。在这样的人生观下面,当你的生活放慢了节奏,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甚至有更多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才是一个平衡的状态。”

        有人说学者的生活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顾洁看来,这样的说法既正确也不正确。一方面,学术研究是一条注定需要忍耐孤独寂寞的长征,另一方面,“好的科研选题一定是从生命中迸发出来的”,融入了学者自身的生命体验在其中。

         “有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科研也同样如此。一个学者,如果缺乏了生活的滋养,对世界、对生命都没有自己的感悟,即使闭门苦思出一个选题来,也肯定不是好的选题。至少对我来说,从生命和生活中迸发出来的、让自己有很深的切身感受的,才是好的选题。”

师者

摇滚气质:激情理想自由

        在电视学院,问起同学们对顾洁老师的印象,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摇滚气质。就读于2017MFA专业的邹祖铭说:“平日里感觉顾老师是个严肃认真、一心钻研学术的人。但上次师门聚会时,在顾老师K歌的过程中,我们才发现他有一颗摇滚的心,真是吃了一惊。现在,我们师门都自称为‘摇滚顾门’。”邹祖铭的同门师妹、2018MFA专业的辛艾泽则表示,期待看到导师“反差萌”的一面:“平时接触觉得老师很儒雅,如果玩起摇滚肯定是反差萌吧。”

        “我可能本身血液里面流淌着比较激情的东西,你们平常看我可能比较严肃,但是内心里还是有这样的一些东西,”顾洁直言,与其说是自己的个性受到了摇滚的影响,不如说是摇滚契合了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你血液里面流淌着这种气质,那你就喜欢这种东西。”他是蝎子乐队、金属乐队的忠实歌迷,谈及对摇滚精神的理解,顾洁答道:“有理想主义情结和责任感,对事业和生活的激情,以及追求个性和独立。”

如此真挚的热爱让摇滚已不再仅是顾洁闲暇时光的爱好,反叛传统、追求理想自由的精神早已深入内心,也影响了他的学术道路。

不同于多数选择母国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留学生,顾洁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澳大利亚当地媒体。身在异国他乡,没有资源、人脉的支持,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顾洁却异常坚定:“以澳大利亚媒体为研究对象这样一个选题,尤其是对于质化来说,中国学生PhD不常见。可正因为这是一个我不熟悉的、陌生的领域,才激起我更多的兴趣。我觉得这里面的确有一些理想和自由化的色彩,就是不走寻常路吧。”

新专业新征程:跨越十八载山水盼共度流光四年

        新学年,顾洁担任了新专业网络与新媒体的班主任,这是十八年来顾洁第三度担任本科班的班主任。“研究生时期就担任了01级广播电视学本科班的班主任,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要出国读博,我就中途接班了,带了两年。留校以后带的05电摄,干了两年就又出国了,”谈起前两个未能完整带完的班级,顾洁不无遗憾,因此,他格外珍惜和18网新的相遇,“跨越了十八年的山水,希望可以一起走过完整的四年。”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设立,无疑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作为专业开拓者和首任班主任,顾洁对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互联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改变了世界,很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继承了嬉皮士的精神,是一片自由生长的土壤。一个互联网专业的学生,他的成功不是把既有的东西全背下来,而是开拓一个新的领域,是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给它引导出一个方向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自由生长,敢于创造。电视已经是一个成型的体系了,但是对互联网来说,没有章法就是章法。”

                                                    编辑人:19级广播电视学陈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