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孙振虎老师的大满贯之路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18-10-31    浏览量:1115

     孙振虎老师,电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获中国传媒大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从业多年,孙老师曾获不少奖,“中国电视金鹰奖” “中国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系列片一等奖”…

     孙老师二十多岁就已经凭借作品斩获荣誉,1997年,编辑制作的英语节目《中国泰山》获96-97年度的中国彩虹奖三等奖。外语节目《走进荒原》入围日本地球环境电影节。1998年,系列片《中华泰山》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系列片一等奖,山东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1999年,纪录片《山凹》(上、下),获得山东省电视奖一等奖。2001年,电视片《非常青春》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参与策划了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栏目,并在20集系列片《永远的丝路》中担任策划和总撰稿工作。2014年,大型纪录片《走进和田》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078-20088, 孙老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2002年至今,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先后担任了《摄影造型》、《电视影像语言》、《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流派与发展史》等10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孙老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目前已经出版专著1部,包括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在国家核心期刊、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获得省部级学术论文奖。若仅看孙老师的履历,一定会认为他就是人生“一路开挂”的人,顺利到令人惊讶且艳羡。但采访之后会理解,在他每一步顺利的背后,都有起承转合的因果在,并非一朝一夕的幸运,而是有长长久久的积淀和思考作为基石。

     孙老师对视听语言精确的把握,拍摄方法的烂熟于心,作品核心要义的阐释,都能从他课上细致的讲解,从他机敏的话锋里直观地感受到。那种冲击和感染力非要亲临现场才能体会,想不折服都难。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跟孙振虎老师对谈后,会有一种解惑达成而内心富足的感受升腾

“胶片是我的玩具”

     当被问到最初为何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孙振虎老师很快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讲述了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影像之旅。“每次有同学问我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我都跟他们讲我个人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

原来孙老师的父亲也从事电视行业,孙振虎老师小时候经常叫父亲回家吃饭,可是左叫右叫,父亲就是无动于衷。“他不做完(片子)是不会回家的。叫不回来怎么办呢?我就想我能帮他干点啥,好让他快点回家呢?”

     于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孙老师就帮着父亲理胶片,粘胶片,后来就摇着机器看片子。“男孩子从小都喜欢玩棍子之类的武器,我的棍子就是用胶片卷起来的”。


     后来到89年左右,摄像机开始普及,孙老师的父亲人到中年,面对着摄像机这样的新鲜玩意儿,上手学习还要抱着说明书每天苦哈哈地研究,十分痛苦。孙老师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和父亲一起学习,开始了用电子设备拍片的历程。

     “那个时候还是摄录分体机,我爸在前面背着机头,中间有电缆,我在后面背着背包机跟着他。有时候他突然开始飞奔,我也就跟在后面飞奔。所以对片子的理解是从那个时候就逐渐建立了。”  

      “大年初一初二,我父亲要拍山东省拔尖人才过年。那拍人家过年自己就没办法过年,我妈自己在家待着很气愤。因为家里一共俩男人全部出去拍片子了”。孙老师笑着说,“拍完了粗剪也是我剪,我家老头儿坐在沙发上说‘这片子剪的还可以啊’”……有了这样踏实的积累,孙老师才能在大三时就拿到国家级奖项。2001年,他在读研期间参与策划了CCTV10的《探索·发现》栏目,并在20集系列片《永远的丝路》中担任策划和总撰稿工作。


     他谈及职业选择和时代的关系,“我毕业时,手里拿着新华社、央视等三家单位的offer,还有留校的机会,这些都是现在的孩子们没办法比的。一是我的经历特殊,二是那时候就业压力没现在这么大。

     彼时,孙老师已经有了10年做片子的经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常打照面的熟人,电视行业于他而言并没有丝毫的神秘,反倒是教书是他未曾尝试过的领域,将自己的创作实践体会和技能传授给他人更具挑战性。

“老师是座钟,学生是撞钟人”

     学生们总是亲切的称孙振虎老师为“虎哥”,哪怕当下的大一新生大都是00后的年纪,这个称呼也一直持续。

     2003年时,他和爱人结婚, 02电摄的同学都吵吵着要去参加他这个班主任的婚礼酒席。班里30个人,27个都是光头小子,只有3个姑娘。我当时想,他们要是去了婚礼现场,肯定就炸了。后来他和爱人给整个班的同学单开了一场,在当时学校著名的水煮鱼店里包了三大桌,一顿饭就被吃穷了。吃到开心处,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叫你虎哥吗?虎哥随即发话道:可以啊,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耐心解答的虎哥和专心聆听的记者

     虎哥在讲这段时,不忘强调,“这可能是电视学院的传统吧,就像学生们也会称胡芳老师为‘胡妈’,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这样的文化。”

     孙老师说“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要发挥他们的内生动力”,这一方式也是教学改革和新媒体内容结合的产物。他将100多人的大班分成小组,针对同一题目在组与组之间PK,获胜的小组可以拿到满分的平时成绩。同学们会借鉴前人的章法、技巧和思路,形成越写越好的良性循环学生最终的成绩也都公开透明,由40%的公众号写作(或课堂展示)、40%的结课论文和20%的出勤情况组成,每一分都有出处,让学生心服口服。但孙老师分享道,“从这一届开始,我把这个公众号的方式停了,因为我发现近几届的学生眼界较浅,阅片量不够,花太多时间在写作上不值得。”从02年到现在,他的教学大纲改了至少5个版本,会不断根据时代和学生的变化而调整。


     这16年里,他当了很多班的班主任,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学院曾将最不易带好的班交给他,他接手之后也通过灵活的方式将班风鲜明的树立起来。要和学生交心,明白学生迷惑什么惶恐什么,明白他们想什么就知道课怎么上。虎哥说自己如此有底气,是因为自己从实践出发,说出的每句话都知道为什么。他不打击学生的好奇心,不拦着学生往坑里跳,但也告诉学生什么是不可以随便跳的无底洞,他相信不摔就不会成长孙老师分享到一本书里的观点:“大学是一个庙,老师是钟,学生是撞钟人。老师待在那儿,再好看这个钟也没有声音,不会碰撞出钟声。只有学生和老师碰撞,才能引发共鸣,老师要做的是吸引学生来敲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很难不和他亲近。电视学院2017级研究生同学提起孙老师说道,虽然他经常被批评,但自己却很乐意接受孙老师的批评。

“我就是个扛旗的”

     在谈到获得市级教学奖项和校级教学名师奖项时,孙振虎老师表现的淡然而坦然。被问到讲课有什么秘诀,他说“教学风格因人而异,每个风格都是王道”。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个人特色发挥出他的优势,“最好的竞争就是不竞争,就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学院负责管理教学工作多年的他,将提携年轻教师和带青年教师团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到学院更为年轻的老师时,虎哥的口吻里满是骄傲,“于然老师就是很有人文关怀,特别浪漫,学生肯定抵挡不住他的光绘;付晓光老师手里永远有关于网络视频最新的东西,他永远站在业界最前沿……”


     参加青年教师比赛时,孙老师代替付老师抽签,主动把自己放在第二个讲课,“前三个人打分不会太高,我在前面当炮灰挺好的,因为他评上优秀教学奖比我评上有价值多了。”他说“我就是个扛旗的”,扛旗人需要名头响亮打头阵,为后辈挑起大梁。“当年我作为年轻人时,高老师也是这么对我的。先生们站在那个位置上,把好的机会给到年轻人,年轻人就站起来了。今天,当我自己成为了一名中年教师,同样也应该培养年轻教师。”他说自己对带好队伍更感兴趣,并再次把这归结成电视学院的文化传统。

     于然老师在谈起孙振虎老师时这样说道:

     孙老师留校教书的时候我还是学生,当时就觉得他课讲的特别好,非常实用,我还代表同学们去申请能不能多讲一会。几年之后成了同事,孙老师也会特别关注青年教师梯队的培养,总会把很多评奖、前往业界交流的机会让给我们,很多直接的受益也让我们成长得更快。很多教改项目、科研项目,他也会带着我们一起做。电视学院是个讲“传承”的地方,同事之间是种“亦校亦家”的状态,相邻的代际之间生活中也走得很近。每每聚在一起的时候,聊起工作生活的话题,他都会给出很多直接的意见,不像是前辈,更像是个家里的“大哥”,他给的建议总是中肯直接,又轻松温馨。

“看热闹看《延禧攻略》,

看历史剧看《如懿传》”

     “玩游戏就是我的癖好,我什么都玩,从吃豆子到街机游戏,再到红白游戏机,到后来的电脑游戏,再到网游和现在的手游,什么都玩。有一次我和动画学院游戏系的系主任聊天,他说‘你可以到我们这很轻松地来开门游戏史的课程’……”孙老师甚至连跳一跳和养蛙游戏都玩,“养蛙的游戏我现在还没卸载呢,图还没收齐”。谈起王者荣耀、阴阳师、英雄联盟和第五人格等游戏的模式,虎哥各有心得,“原来玩得好的叫游戏玩家,现在不氪金不叫游戏玩家”,

     老师最喜欢历史,“当时要不是提前批被咱们学校录取,我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历史系”,看待游戏和生活中的种种,也是以历史的观点去解读。虎哥骄傲地说起自己本科时读完了图书馆一书架的《资治通鉴》,研究生期间又读完了整部《清史稿》,甚至还研究过堪舆学和紫微斗数等偏门历史。当被问及对于《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两部电视剧的看法,虎哥更是来了兴致,“《延禧攻略》是打怪升级模式,打完小怪打中怪,打完中怪打大怪,没有连贯性,就是市民文化。而《如懿传》中有对历史的剖解,第1集发生的事到了第70集还能有映照,人物有一以贯之的性格,细节也经得起打磨,有宫廷的秩序感。一番见解之后,虎哥总结到看热闹就看《延禧攻略》,看历史剧得看《如懿传》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起孙振虎老师对现在的学生们有什么寄语和期望,老师分享的内容诚挚而中肯——“经历本身就是财富,而现在的小孩儿们太宅了,对世界的理解是假的。孩子们谈恋爱是按电视剧谈的,搞笑的方式是按真人秀的套路搞的,对英雄的理解是从动漫里学会的。其实很多时候生活高于艺术,对生活本身不感兴趣就太遗憾了。”

     大学一定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因为之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大学期间要交一个可以两肋插刀的朋友,更小时候不懂,更大了很难做到;

     大学期间要读好书,和朋友远足……

最后,

借孙老师之言,

祝传媒学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远行远歌览世间百态,

立身立性谱风潮澎湃


                                                                                                                     网络编辑:19级广播电视学陈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