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半夏的纪念”拉开帷幕,百所高校同步展映

来源:电视学院    发布时间:2016-06-02    浏览量:2964


  6月1日晚6点30分,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新闻传播学部承办的第十四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以下简称“半夏)系列活动的“重头戏”——百校联合展映,在全国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西藏大学等103所高校同步开始。这是本届“半夏”继发布会、“张绍刚、王祖蓝”恳谈会和“纯萃爱.邓萃雯”专场交流会、“刘维对话刘昊然”分享会和良友分享会后的又一次宣传交流活动。

  中传站的第一场在我校新知楼报告厅举行。南加州大学侯祖辛的作品《老摇滚》和中国传媒大学王通的作品《吉日安葬》作为开幕影片,受到观众高度赞扬,场内掌声不断。




  《老摇滚》是第十三届半夏最佳短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第一代摇滚人侯牧人,依靠自己勇敢的摇滚精神,战胜脑梗病痛折磨,唱出自己的热血之声的故事。正片后现场播放了导演侯祖辛提前录制的视频,通过这种形式,她向观众传达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展现老一辈摇滚人的精神”。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观众被影片传递的老一辈摇滚人“不服输、不认命”的状态感染,不少观众在展映后发朋友圈抒发自己的感想,而四川音乐学院的许多观众更是现场热泪盈眶。

  而《吉日安葬》是本届半夏入围作品之一,同时也被提名第52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影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现了偏僻村庄里的荒诞一幕,在悲剧中反思传统农村土葬制度与火葬制度交接阶段的尴尬与人性的丑恶。影片独特的构思和写意拍摄手法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影片放映结束后,到场观众就剧本创作、细节设置与创作历程等问题与作者王通进行了交流。




  来自云南、四川等地同时参与百校联展的高校观众也通过网络,就影片中的动物“驴”的形象和葬礼中小提琴的出现,向现场工作人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得到了作者的一一回答。

  首日放映结束了,但观众们的热情丝毫不减,来自厦门理工大学对接人洪俊卿反馈,现场观众纷纷希望可以加场展映。而在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全国各地展映现场扫码关注“半夏”微信平台的粉丝竟达近两千人。




  “半夏”是秉持关注现实的精神、辐射全国的领跑式大型青年影展,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优秀大学生原创影像作品,邀请有影像梦想的大学生共同观摩优秀青年影像作品,探讨青年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据“半夏”百校联展的负责人之一李奂熹告诉记者,除了线下交流,“半夏”的微信平台还会每天发布展映影片导演对于观众提问的回答,形成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

  据悉,“半夏”百校联展将在全国联系展映五天,每天都将举办两场展映活动。而作为主办方的中国传媒大学,将有七天的超长展映,一直持续到6月8日“半夏”颁奖晚会的前一天。


文字记者/姜俣 张晓宇

摄影记者/庞韵逻 杨璐榕 张粟程




网页编辑:2014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颜冰璇